第242章:逐鹿中原(二)
尉迟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夺槊陷阵,勇健非常,四维自然以武力最突出。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军营就喧闹起来,埋锅造饭之后,开始展开对临西城的攻击。
这次围困临西城的步卒有最精锐的幽武卒第一军一万人,幽武卒第三军五千人也是战场精锐,剩下的幽武卒第十军和幽武卒第十一军则是新兵,战斗力十分堪忧。
第一战关乎士气,狄青自然非常重视,将最精锐的幽武卒第一军派出去打头阵,八牛弩和回回炮自然也全部压上。
三轮抛射之后,无数的八牛弩弩箭插在城墙之上,而城头也被回回炮抛出的巨石砸毁部分。
不过这只是开胃菜而已,试探性攻击之后,幽武卒第一军开始压上,幽武卒第十军则担起弓弩兵的作用,神臂弩也开始发威。
城墙上的苏定方和高览面色凝重,这段时间送到城内的粮草辎重不少,也为守城做了不少准备,面对这第一波攻击,自然也派上久经沙场的老兵。
这第一波攻击持续了接近一个时辰,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攻城和守城士卒战损高达1:1,这在攻城战中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苏将军,敌人的火力太强了,情况很不乐观,不仅守城器械损失不少,士卒的战损也很大,要是再这样持续下去,恐怕这临西城难以守住。”
看着城墙之上哀嚎的士卒,高览眉头紧皱,要是今天派上的是新兵,恐怕城墙已经易手。
“敬志,我们的战损确实不小,但对手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像早上这样强度的攻击,他们的弩箭和巨石经不起太久消耗。
接下来的相持才是最惨烈的时候,战损比也会渐渐扩大,只要顶住对手的三板斧,临西城就会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对于守住临西城,苏定方的信心还是有的,不过他对局势的变化并不乐观,尤其是看到那被派出去的一万虎贲军第一军,领头者乃是岳云、辛弃疾和杨再兴后,苏定方更是忧心忡忡。
麾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只有高览,骑兵则只有八千之数,不管是派去攻击哪一方把握都不大,甚至有可能被对手包围也说不一定。
吃完午饭之后,狄青继续组织士卒对临西城展开攻击,这次派出了五千幽武卒第三军和五千幽武卒第十一军士卒,通过老兵带新兵的方式保持攻击力。
持续攻击十日之后,狄青暂缓了攻击,辛弃疾和杨再兴传回了消息,清河郡其他县城已经被攻克。
经过十日的攻城战,幽武卒第十军和幽武卒第十一军两万人,折损已经超过五千士卒。
之所以敢大胆任用周昕与郭援两人,一来因他们确实有才干,二来公孙越有这个信心,韩擒虎会节制好他们。
没有了军队的二人,就算有什么心思,也能被韩擒虎迅速扑灭,翻不起太大波浪。
周昕,字泰明,会稽人,有弟二人分别为周昂、周喁,虽然在三国志里只有寥寥几笔描述,在三国演义里也只是一个龙套,登场表现机会并不多,但能力足以担任一郡太守。
周氏是会籍大姓,乃是地方豪强,周昕少年时游历京城,拜太傅陈蕃为师,博览群书,明于风角,善推灾异,乃周氏三兄弟中最有才干之人,四维属性自然不俗。
从陈平的话来看,他并不看好刘虞能挡住公孙瓒,这一点也是大厅内所有人的共识。
若说兵马数量,刘虞不见得比公孙瓒少,但论士卒精锐程度,以及将领统兵打仗能力,公孙瓒能甩刘虞几条街。
刘虞麾下的武将只有小猫三两只,文臣也无擅长谋略之人,若是能挡住公孙瓒,那才是真的见了鬼。
“文杰先生,若是路上没有差池,现在桓之应该已经回到渔阳,扩军之事来不及了,如果他不自作主张,此时应该已经派人前去联系乌桓大人慕容恪。”
在阎柔离开之前,公孙越对其千叮咛万嘱咐,乌桓大人慕容恪可以信任,而且还特意写了一封书信,让他派人联系慕容恪时带去。
虽然陈平、狄仁杰等人都不知道公孙越为何会如此信任一个独立在外的乌桓大人,但公孙越言之凿凿,他们也只能选择信任。
刘虞一觉醒来发现风云突变,公孙瓒已经大兵压境,自己倚仗的数万兵马居然如此不堪,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反抗之力。
“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你们倒是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蓟县州牧府内,刘虞急得团团转,满堂文武也是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早就被吓得没有任何主意。
“明公,现在公孙瓒大兵压境,蓟县城迟早也会被攻破,不如趁现在还未完全包围,末将拼死护送明公杀出去。
渔阳郡还在阎桓之的手中,明公可以寻求他的帮助,如果渔阳郡还是无法抵挡住公孙瓒大军攻击,明公可以逃往乌桓,暂托庇于乌桓大人慕容恪帐下。
只要公孙子庆将军得到消息,他一定会出兵接回明公,讨伐公孙瓒不义之师,到时候明公便可重回幽州!”
听完鲜于银的话后,刘虞简单思索便做出了决定,数万兵马都挡不住公孙瓒大军,一座蓟县城估计也挡不住。
“鲜于将军说得对,速速整合精锐兵马,立即杀出城去,只要杀出去便会有希望!”
“是,明公!”
鲜于银和鲜于辅兄弟两人,答应一句之后便出了州牧府,挑选出数百精锐,当夜护送着刘虞杀出城去,径直逃奔渔阳县城。
第二日,蓟县城门大开,州从事公孙纪亲自出城乞降,得知刘虞昨晚已经逃离蓟县,公孙瓒不由大怒,直接下令士兵屠城。
好好的一座蓟县城,被公孙瓒纵兵烧杀抢掠三日之后,直接化为人间炼狱,烟尘直冲云霄,哪还有数日前的繁华景象。
三日之后,公孙瓒聚拢大军,离开蓟县城北上,继续攻击渔阳县城。
正因为公孙瓒大军在蓟县城耽搁三日时间,才给了渔阳县城缓和之机,收拢不少残兵之后,渔阳县城内的人马已经达到一万多人。
作为沙场骁将,公孙瓒又哪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但若不让手下这些兵马发泄发泄,脑袋里的弦绷得太紧,迟早会发生变故。
“卢老将军,渔阳县城能否坚持下去,就要依靠您老人家了,只要多坚持一日,便能多一日希望。
主公现在定然正领兵前来支援渔阳,乌桓大人慕容恪的兵马,要不了多久也能赶到,公孙瓒大军落败只是早晚的事!”
刘虞逃到渔阳县城后,阎柔便知道以自己的几千兵马,是无法挡住公孙瓒大军的,只得带着刘虞,前往渔阳书院请出卢植卢子干。
有刘虞这个汉室宗亲在,卢植倒是没有多推辞,很爽快就答应出山,担起守护渔阳县城的重任。
有刘虞和卢植这两个德高望重,威信极高的人物在,渔阳县城不管守军还是百姓,人心都安定了不少,对于守住渔阳县城也有了更大信心。
与一般的猛将不同,周昕乃是一员儒将,上马能治军,下马可安民,这样的例子在三国这个精彩的时代数不胜数,周瑜、邓艾、李严、王朗、田豫等等都是这样的人物。
与周昕相比,郭援则更纯粹一些,统帅和武力略优于周昕,但智力和政治远远不及,不过担任一郡太守倒也足够。
郭援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颖川名士钟繇的外甥,不过为人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在原本历史上,他与高干一起辅佐袁尚治理并州,后被马腾麾下猛将庞德所杀。
将郭援派去赵国担任赵国相,公孙越还存了让韩擒虎打磨打磨他的意思在里面,有韩擒虎四维全面碾压,定能让郭援服服帖帖。
中山郡是冀州刺史部的新治所,能在这样的郡治担任太守,比常山太守自然更好一些。
不过对其他人而言是这样,对刘备这样的枭雄则不然,到了北平城之后,处处都在监视之下,也少了很多施展的空间。
迷迷糊糊醒过来的公孙越,嘴里倒吸一口凉气,正要起身却被按住,一双温暖的手已经爬到太阳穴上,轻柔地按了起来。
“将军,现在舒服一些了吗?”
“嫱儿,你的手艺很好,经你按摩之后,确实舒服了很多,果然饮酒要适可而止,否则就是给自己找罪受......”
感受着美人贴心的服务,又喝了冬梅送来的醒酒汤,公孙越总算缓过劲来,回想着昨晚迷迷糊糊发生的一切,这才后知后觉让春兰等人将醒酒汤送到大厅之中。
“将军,徐将军让奴婢来告知一声,他要先回悦来客栈一趟,一会在将军府门前见面?”
“知道了,你们先去准备早点,同时让典将军做好出发前往范阳的准备。”
待春兰几位侍女离开之后,公孙越又休息了一会儿,这才离开王昭君的温柔乡,洗漱完后朝大厅走去。
“主公,大司马麾下目前虽然没了多少兵马,但为了万全考虑,还是让飞虎将军、再兴将军同去,这样下官等人才能真正安心。”
眼看公孙越从大厅外走了进来,众人目光都朝其看去,待落座之后,狄仁杰首先站出来提出意见。
“也好,在这种小事上确实需要小心一些,往往失败就发生在不起眼之处,有飞虎、再兴、飞豹三位将军在,再加上三百无双营士卒,可保万无一失。
另外,文杰先生和志才先生也一同前去,有你们在一旁出谋划策,我也可少犯一点错误。”
“是,主公!”
对于自己的小命,公孙越还是很珍惜的,特别是原本历史上,孙坚死于流矢、孙策死于许贡门客的教训,时时警醒着自己,一定不能忽视这些小人物,很可能就是这些小人物,才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与一干文武吃完早餐后,过了没多一会儿,徐荣就出现在府中,三百无双营也等在将军府外,众人上了战马,朝北平城东北门疾驰而去。
众人轻车简从,一路上行军速度极快,徐荣则有意无意观察着无双营士卒的一举一动,有时脸色凝重,有时微微点头,表情非常丰富。
“徐将军,你对西凉军非常了解,觉得我这无双营,与西凉军最精锐的飞熊军相比如何?”
听到公孙越的询问,徐荣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思考一会之后,才给出自己的意见。
虽然损失不小,但士卒的气质明显变得不一样,上战场见血确实是让士卒成长最快的方式。
“主公,练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攻下去只会徒增消耗,现在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城内的苏定方和高览。
现在清渊已经被我们拿下,苏定方和高览一定会出兵夺回来,毕竟清渊一失,他们的后路就断绝了。
不过清渊城要顶住来自魏郡的压力,还要提防苏定方和高览随时的攻击,必须派得力之人防守才行。
应祥和幼安这一年多配合默契,将清渊城交给他们完全可以放心,现在要看的就是渤海郡那边的情况了,可以将后路已断的消息飞马报给文杰先生,文杰先生定然知道如何将价值最大化。”
“主公,汉臣将军的建议可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了,如今战局变化,完全可以考虑,如何将临西城里的那些守军全部吃下!”
狄青和杜预两人意见一致,公孙越自然也不反对,派人飞马前往河间乐成,将消息报给陈平。
在北平城外分开之后,陈平、徐荣、蹋顿、刘备、关羽和杨奉带着少量精锐,星夜兼程赶往河间乐成。
“文杰先生,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都可以对南皮展开攻击,麹义和张郃已经有所察觉,正在积极进行守城准备。”
太史慈介绍完之后,田豫又进行了补充,担任河间长史这段时间以来,他对渤海的情况花了大力气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