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以马换人

恋上你看书网,顽贼

钻天峁书院外,整齐的读书声自院中传出。

刘老爷穿蓝染立领大襟长衫坐在石亭,神色苦闷地端起长杆烟斗吃了一口,伴着口鼻喷出烟雾发出叹息:“兵荒马乱。”

刘承宗侍立一旁,听陕西数一数二反王头目的老爹,发出这样的感叹,只觉格外讽刺。

或者说钻天峁本身存在就是讽刺,这的学堂,比过去黑龙山族学的规模还大,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峁上,有整个大明最大的流贼书院。

但凡是读过书的刘家后生,都能在这找到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八间开蒙学堂,可供一百六十名学子开蒙。

要不了多久,这帮贼卒子就可以满口之乎者也的去抢劫了。

杨鼎瑞坐在侧面,用细绒布仔细擦拭玳瑁眼镜,边擦边道:“朝廷命各地奉檄勤王提兵入卫,狮子是怎么想的?”

刘承宗正看着远处出神,那边小十六端茶水走来,跟书院里传出读书声保持同样的韵律摇头晃脑。

他转过头道:“先生,我觉得檄文与我无关。”

皇帝再怎么下诏传檄,也轮不着他去入卫。

狮子怎么想,皇帝也不在乎。

小十六过来把茶水放在亭中,被刘承宗揉了揉脑袋。

这小东西的日子过好了,脑袋上短毛长得也好,又黑又亮,身上也干净许多,再不见过去满头虮子蛋的模样。

杨鼎瑞端起茶碗吹了吹,笑道:“檄文与你无关,但延边五镇巡抚总兵都当领标营入卫,陕西没什么精兵强将了,如今就看你怎么想。”

他放下茶碗道:“趁勤王军入卫,南下持鄜州、西出攥庆阳,北面驻绥德,延安府就安全了,待来年入卫边军返回,在延绥大做一场。”

有鄜州在手,才有南下耀州、兵出庆阳的路,而庆阳安全,子午岭这条由固原向延安进兵的必经之路就握在手中,有个战略纵深。

耀州地属关中,那边几乎未受旱灾影响,绥德州则是真正的北大门,能把延绥镇边军锁在外面。

思路挺好,但刘承宗叹了口气,坐在亭边问道:“先生,明年还不下雨呢?”

安全、地盘,都建立在能种地的条件下,刘承宗如今只占领王庄,不是因为那有王庄堡。

堡垒无非看着高兴,每天在石头堡子里睡醒,能给自己提供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实际上住在石头堡子里,和住在纸糊的房子里没什么区别。

不争一城一地,则可运动消灭官军主力;只盯着一座堡子,那就是给自己寻了一块堆满石头的坟地。

而是因为那在杏子河流域,水流充足水利良好,能种地。

他们表面上取了朝廷的延安府,实际上能利用的土地还不到半个县。

地盘都是假的。

只有旱灾是真的。

趁杨鼎瑞与刘向禹没说话时,刘承宗抢先道:“入卫不会顺利,否则我还真想让杨彦昌带兵入卫,看看东虏。”

刘承宗用‘看看’这个词,让杨鼎瑞和刘向禹面面相觑,刘向禹问道:“东虏有什么好看的?不会顺利,又怎么说?”

刘承宗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另一份记忆里的大明,就算没他做出这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也会在崇祯十七年完蛋。

东虏不一样,东虏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他摇摇头,直接略过父亲前一个问题,伸手在石桌上画着圈道:“我能动的粮食,应该不比各地入卫部队能动的少,我是真想过让杨彦昌带兵入卫,可算来算去,我的队伍不论如何都会断粮。”

他用手指蘸着茶水,在石桌上画出长城沿线的道路方向,点下一座座边堡,道:“陕西官军入卫,走边墙最近最快,从延绥镇出发是三千里,固原宁夏四千多,临洮甘肃六千里,近得走一个月、慢得走两个月还到不了。”

刘承宗越说脸上越严肃,他是真为朝廷心塞,抬起一根手指道:“三边五镇,哪怕一镇出兵五千,那也是两万多人,边墙的军堡如能供应六百人一个月顿顿饱食的兵粮,我跟兄长还用回家?”

这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军堡供不起六百人一个月吃饱,自然也供不起两万人吃一天,换句话说这些入卫军队,会在两个月时间里依次吃光长城沿线所有军堡的存粮。

前面有的吃,后面没得吃,况且在有的吃和没得吃之前,还有人家让不让他们吃的问题。

这场勤王之战会打成什么样,刘承宗不知道,他相信边军的忠诚与素质,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也依然会有好汉冲破艰难险阻,在北直隶为皇帝效力,义无反顾与东虏血战。

乌泱泱的勤王军挤进京畿,比起逮住东虏血战,找饭辙更难。

刘承宗用言语在勤王与血战之间,描绘出一场可怕的死亡行军之路。

刘向禹和杨鼎瑞沉默了。

刘承宗无力地叹出口气:“皇帝为啥要传檄各地勤王呢?他知道个屁!”

皇帝不知道对戍边将士来说,勤王这个词意味着大多的荣誉,不知道皇帝在将士心中有多受尊崇。

更不知道,自己一句言语,会给那些忠诚于他的人带来多大灾难。

他也不知道,人要吃饭。

他知道个屁。

刘承宗突然问道:“大、先生,你们觉得,刘承宗这个名字,够响么?”

二人不知他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杨鼎瑞问道:“怎么了?”

“朝廷勤王军,行军路上逃兵不会少,他们不敢归伍,若知道我,会不会到我这来啊?”

刘承宗用手端着下巴摩擦,看向父亲与老师:“我是不是该派人接接他们?”

这其实是个挺异想天开的事。

偏偏仔细想想,好像很有可操作性。

别管山西的、延绥的还是固原的,至少在这三镇,边军或许都已对刘承宗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三镇各五千人上路,路途遥远还兵粮不足,每路逃个三五百人不算夸张。

这些逃兵能往哪跑?

要么占山为王,要么就到陕北来,寻大头目投奔。

这些大头目里,哪个最得军心?

算来算去,刘承宗觉得这千把号人,至少该有一半来投奔他吧?

杨鼎瑞先前没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这会一想,抬手拍在石桌上,险些把茶杯盖震掉,道:“狮子,让杨彦昌跟着吴自勉去吧!”

“他?前几天刚听说自己名字传到延绥镇,就跑去杏子河只差给我磕头了,让他去勤王不得吓死。”

其实真要说,刘承宗认识杨彦昌也很久了,知道那不算胆小的。

只是偌大个延安卫,杨彦昌本身就是个承袭官职的试百户,手下没有根基,升官后连侍奉自己的小兵还铁了心跟着刘承宗。

易地而处,刘承宗对率军勤王这事也抵触。

一个人但凡能指挥俩人,自信蹭蹭蹭地就往上涨。

可连指挥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人哪里还会有自信。

该跑的时候,手下千户任权儿一拔刀,两边卫军一架:不许跑!

命就扔那了。

这谁不害怕。

“让他跟着吴自勉勤王就真勤王啊,你不是说过,吴自勉不得军心么?”

杨鼎瑞抬手道:“既然不得军心,你就给他帮帮忙,延川来的那个流贼头子王自用,不是当副千户了,我看他挺会蛊惑人心,让他去把官军大队给你拉回来。”

刘承宗的眼睛雪亮。

他算看明白了,自己这老师啊,给朝廷做事时束手束脚,离了朝廷没了束缚,挖起朝廷墙角出主意是一个比一个狠。

还进士呢,简直有愧朝廷君恩。

“王和尚,王和尚……”

刘承宗反复沉吟这个名字,其实杨鼎瑞一说,他脑子里就想到办这事的人就是曹耀。

拉帮结派,谁有老反贼头子曹耀强啊,而且人地两熟,沿途边堡,从陕北到山西,都去过。

逃回来的路更熟。

只不过这事曹耀还真办不了,遇上贺人龙,难办。

傻子都知道曹耀和刘承宗是一伙人。

况且另一方面,杨彦昌未必愿意去。

刘承宗在钻天峁同父亲、先生聊过这事,对大体环境增添了几分了解,转头从延安卫喊出杨彦昌,二人一道回了杏子河。

借他打探消息的时间,杨彦昌也在想尽办法打探情况。

俩人在路上,把所知道的情况互相对照,最终得出结论,这事对杨彦昌来说就是无妄之灾。

朝廷调兵勤王不关延安卫的事,那是陕西几个总兵和巡抚的事,轮不着小小延安卫指挥使去出头。

杨彦昌说起这事便满面发苦:“我打听到的,是那延绥总兵吴自勉,也不知道他脑子哪根筋坏了,居然去杨鹤那请示,从我延安卫抽调人马进延绥镇的勤王部队。”

这么一说,刘承宗心里就有几分猜测,问道:“他是不是想让你带马军去?”

杨彦昌道:“入卫肯定要带骡马啊!”

“我估计,是吴自勉看上你的马了,他有这毛病,延绥镇的边军都知道,以前我在鱼河堡,他就夺过守备的马。”

“可我哪儿有马?”

“你没有,我有啊,他多半是以为你打败我两次,怎么还不缴获些战马呢,”

刘承宗也就这猜测了,没别的可能,若说大军吴自勉可能缺,但收拢收拢凑出两三千精兵,对偌大的延绥镇不是问题。

根本轮不着抽调延安卫的兵马,最大的可能就是吴自勉又贪了。

何况如今遍地是贼交通不便,陕西对延安府是半放弃状态,他们都不知道延安卫的情况。

刘承宗试着想过,在陕西掌政者眼中的延安府是什么情况,基本上张辇和杨彦昌就是一根钉子。

四面八方全是流贼,只有这根钉子还在延安府城钉着。

就和延川县给李卑画个圈一样,安全区。

出了这个圈,全是贼。

杨彦昌一听这解释,更是无奈:“那我怎么都是死呗,若吴自勉盯上我的战马,那我怎么躲怕是都躲不过了。”

刘承宗点头道:“我估计要不了几日,就会有那边的信给你传过来,拿冠冕堂皇的借口找你要马,你把马给他,这事就算过去了。”

“若不给他马,恐怕就算打出一仗,他也不会善罢甘休,还是会找你要马。”

刘承宗没再多说,只顾埋头赶路,一方面他想给杨彦昌一点考虑时间;另一方面,他也在想,这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勤王军会不会崩溃,他心里也没底,毕竟明军的上限和下限……太难估算了。

万一勤王军没崩溃,杨彦昌带兵到了京畿入卫,那他跑还是不跑?

跑,官没了;不跑,命没了。

怎么算都是亏。

直到二人抵达杏子河,杨彦昌还是没解决办法,甚至向刘承宗求助道:“要不你帮我抢百十匹马吧?”

刘承宗有马还想自己骑呢。

他笑道:“不如这样,要不你就去吧,带五百人,我给你弄二百匹马。”

“有这马我还过去干嘛啊,直接把马给吴自勉。”杨彦昌大感亏本,摆手道:“让他自己去勤王算了!”

“这可不行。”

刘承宗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抬手道:“你看啊,我给你二百匹马,你不去入卫,咱是不是净亏二百匹马?”

杨彦昌点点头:“是啊,可官大压死人,有啥办法嘛。”

“如果把这二百匹马当本钱,你带五百人过去,过去就先送他一百匹,勤王路上粮草肯定不够,你带着王和尚,我这再给你弄俩路熟的,路上跟那些边军混熟,有人想脱营逃跑,你就放人带着他们跑。”

刘承宗抬起手掌,另一只手在掌心点着道:“跑到延安府,我派人接应,咱用马儿换他的兵,是不是就没这么亏本了?”

杨彦昌又点点头,随后摇头道:“不是啊兄弟,你这不就把我亏了?”

“不亏,你听我说,二百匹马,过去赶在吴自勉之前送给他,就说延安府支援吴总兵勤王,等走到后边脱营的兵够多,你干脆把另外一百匹也送他,跟他商量,把你放回来,实在不行让他把你放回来再给他一百匹。”

刘承宗眼睛定定看着杨彦昌:“三百匹马,你只要能给我弄回来三百个边军,最好连把总一块弄回来,我就不亏,你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