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更积极的对外整策!
表达完自身意见的古三思向着叶明盛深施一礼,然后便是站回到了队列之中····························古三思的话也是让叶明盛心中对,洛安朝廷和钦察汗国狼狈为奸的担忧减少了很多,思索了片刻之后他便是将目光望向了身为参谋长的赵涵。感受到叶明盛的目光,赵涵也明白他身为参谋长,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代表军方发表意见因此果断站出来表态道:“大帅,钦察汗国虽然人口很少,但是因为其全面皆兵的体制,其可战之兵还是不少的,根据多方面情报的汇总,我认为钦察汗国常备兵力大概有三个虎师,十个鹰师,总兵力大概在十五万人左右!”“如果大汗发动战争动员的话,那么钦察汗国总兵力是可以翻一倍达到三十万以上的!”“目前根据参谋部的情报显示,额伦琴草原还是钦察汗国的重点,他们在那里部署了一个虎师,五个鹰师大概七万人左右的兵马,这几乎是钦察汗国常备兵马的一半了!”“而在雍凉方向目前是只有一个鹰师,总兵力不多只有一万出头的样子,所以从钦察汗国的兵力部署来看,我认为短期之内钦察汗国,并没有要大规模南下的意图··························”听着赵涵给出的意见,叶明盛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望向了身为副参谋长的郭志平。作为一名比较纯粹的武将,郭志平是没有像古三思想的那么深远,他本来的想法是看钦察汗国如此狂妄,所以支持跟钦察汗国开战的,想要借此回到野战部队,摆脱副参谋长这个尴尬的位置。但是听了古三思,赵涵的发言,郭志平也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合时宜,犹豫了片刻他还是讲道:“大帅,我认为不管钦察汗国是否要介入我们和洛安朝廷的战争,我军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即钦察汗国南下入侵的准备,钦察汗国和罗卑人一样都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要想击败他们则要大力发展骑兵力量!”虽然郭志平的发言表达的意思很隐晦,但是叶明盛还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作为奉武军中最擅长骑兵作战的将军,如果要大力发展骑兵力量,自然是要对他郭志平委以重用!对于郭志平这点小心思,叶明盛似笑非笑的点了点头,看着叶明盛的表情郭志平神情中也是浮现出一丝希望。听取安郭志平的意见,叶明盛也是有些期待的将目光看向了站在自己左手边的崔绍,他相信这位大周的老官僚一定会给他不同寻常的看法·······························崔绍轻咳一声,然后站出来缓缓开口说道:“我赞同古大人的看法!”“艾斯多安给大人写这封亲笔信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求我军答应的条件,而是在试探我军的态度!”重复了一遍古三思的观点后,崔绍停顿了一下,然后迎着叶明盛的目光郑重其事的讲道:“尤其是大人对罗卑人的态度!”“艾斯多安似乎是在用这封亲笔信,来试探雍凉大人在眼中的重要性,然后他在根据大人您的反应做出后面的决定!”说完崔绍便是站回到了队列之中,而在场众人皆是从他的意见中若有所悟。和古三思相比较崔绍发言更少,但却让叶明盛更加的摸清楚了,艾斯多安这封亲笔信后面的战略意图。沉思了一会,叶明盛向着赵涵吩咐道:“说一说罗卑人的情况!”得到叶明盛的命令,赵涵组织了一下语言便是介绍道:“在去年秋天和钦察人的激战后,罗卑人损失了超过三万人的兵马,并且丢掉了西额伦琴草原,可以说是损失相当惨重,不过在当时我军支援火器的掩护下,罗卑人还是保留在了相当一部分的有生力量····························“而就在过去这个冬天,暴风雪又席卷了额伦琴草原,这也让本就衰败不堪的罗卑部落变的更加的雪上加霜!”“从我们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罗卑人现在仍保留了一支在五万人规模的常备军,面对钦察汗国在西额伦琴草原驻扎的一个虎师,五个鹰师七万兵马,算是勉强在战略上形成一个均势!”“罗卑人虽然在对待钦察汗国的问题上能够保持一致,但是随着连续败给钦察汗国,丢掉西额伦琴草原,罗卑内部问题也愈加突出,很多人都将战败归结为了大汗阿尔斯楞指挥不力,要求阿尔斯楞对战败负责引咎退位!”“而去年冬天的暴风雪也被认为是,阿尔斯楞的错误引发了神的惩罚,因此目前阿尔斯楞在罗卑的统治显的有些摇摇欲坠!”“甚至有消息说钦察汗国在等待罗卑人的内乱,然后好趁虚而入,彻底将罗卑人歼灭在额伦琴草原上!”听到赵涵的介绍了叶明盛微微额首,然后见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想说的,便是宣布了散会。回到书房之后,叶明盛便开始准备给艾斯多安写回信·······················首先他要向艾斯多安强调,雍凉是大周的传统固有领土,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要求钦察汗国立刻退出侵占的大周土地,并严惩侵略大周的汗国部众,保证不再有类似事情发生。其次罗卑是奉武军的传统近邻友好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不受任何第三方约束限制,钦察汗国无权对此说三道四。除此之外叶明盛还敦促,艾斯多安停止对罗卑人的战争,对额伦琴草原的侵略,让草原恢复和平,让草原上的牧民安居乐业。而在第三点叶明盛则表示有意和钦察汗国加强贸易往来,也愿意给予钦察汗国贸易优惠政策。但根据外交的对等原则,叶明盛也要求钦察汗国给予同等的贸易优惠政策,并保护大周商人在钦察汗国的人身财产安全!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具体在行动上,叶明盛却还是要考虑方式方法。叶明盛目前并不打算派遣奉武军进入到雍凉境内,一来雍凉虽然被钦察汗国侵占了部分土地,但是主要的城池百姓聚集点还都是被洛安朝廷实际控制,所以还是地盘还是大周的,没有被钦察汗国所掌控·························二来根据云并送来的最新战报,袁嵩率主力与杨崇庆对峙在平阳,双方之间的大战决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让袁嵩派兵进入雍凉无疑是瞎指挥,断送奉武军在云并的大好战局,叶明盛还没有糊涂到这种地步。第三雍凉那个地方除了能够作为一个战略缓冲之外,经济政治价值很低,在奉武军目前这个阶段来说,还不是收服这个地方的最佳时机当然现在不进入雍凉,不代表奉武军以后不进入雍凉,在叶明盛的战略规划当中,在他统一大周后,雍凉将会是他他解决北方强敌一个战略重点,来自北方的游牧威胁,历来是中原王朝最头疼的外部力量。叶明盛认为这样的局面,是时候在他的通知下划上一个彻底的句号!他和奉武军有义务让来罗卑人和钦察人,变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鉴于面前复杂紧张的局势,叶明盛有意推行更加积极的罗卑政策,即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手段来更好的掌控罗卑人。罗卑人一直想要获得来自奉武军的火器技术,粮食,生铁等全方位的物资支持,叶明盛也有意通过这些物资,来影响罗卑人内部的政局变化,更好的拉拢分化控制罗卑人································但是罗卑大汗阿尔斯楞所代表的罗卑高层,虽然想要加强和奉武军的贸易往来,从奉武军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但是却拒绝叶明盛施加的政治影响,仍旧想要保留罗卑人的政治独立性。而这是叶明盛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叶明盛一直在限制和罗卑人的贸易往来,既要给罗卑人一些甜头,让他们不彻底断绝从奉武军手中获取物资支持的想法,也不能完全满足罗卑人的需求。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功夫,在叶明盛领导下一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虽然阿尔斯楞极力的阻止奉武军的这种政治渗透,但叶明盛的政治影响力,仍旧像春雨一样慢慢的渗透到了罗卑人的内部。不过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叶明盛的这种政治手段就差点玩脱了,当时艾斯多安亲率十万钦察主力入侵额伦琴草原,虽然罗卑人极力抵抗,表现的也非常英勇,但是因为双方综合实力上的差距,还是导致西额伦琴草原失守被钦察人所攻占。当时因为军事上的失利,罗卑人是有全面崩盘的危险,不过后来叶明盛调拨了一批火器。粮食,铠甲等物资给罗卑人,才避免了罗卑人的彻底崩盘······························要不然当时钦察人那声势浩大的一波攻势,是相当有机会一口吃掉罗卑人的,如果那样的话以钦察人狼子野心的性格,一统草原的他们说不定已经开始虎视眈眈盯着大周,准备趁乱发动大规模的南下来火中取栗!叶明盛觉得也就是他当时的那一波战略援助,让艾斯多安意识到了奉武军援助,对草原形势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艾斯多安在给自己的这封亲笔信中,特意要求奉武军不得对罗卑人进行援助的原因。刚刚崔绍的话提醒了叶明盛,钦察汗国定不会满足于只占有了半个额伦琴草原,他们接下来势必会继续向罗卑人发动攻势,试图彻底铲除掉罗卑人这个世仇,霸占整个额伦琴草原,成为草原上横跨东西的霸主!叶明盛虽然并不喜欢罗卑人,但是站在大周的利益考虑,叶明盛是必须要保住罗卑人,不让钦察人在草原上一家独大,根据目前草原上的局势,叶明盛若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则必须大规模援助罗卑人。所以在大规模援助罗卑人之前,叶明盛必须要铲除阿尔斯楞和以他为代表的一众,拒绝自己政治影响罗卑贵族···························和奉武军援助一同到达的必然是叶明盛的政治影响,任何阻挡叶明盛这一意志的人,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叶明盛需要的是一只忠诚为他所服务的猎犬,而不是脑后有反骨时刻准备噬主的恶犬!而加强和钦察人的贸易往来,就是叶明盛控制罗卑人的手段!叶明盛要让罗卑人明白,奉武军对你们的帮助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现在能够支持你给予你帮助,那么只要你不听话,我就可以支持你的对手你的敌人,让你身处在地狱和痛苦之中。写完了给艾斯多安的回信,叶明盛才发现时间已经来到了午时三刻,他的肚子也有些饿了。白媛媛也是派了丫鬟小娥来给叶明盛送吃的,不过因为自己当时正在忙,所以就被叶成挡在外面了。自从意识到叶明盛喜欢自己小厨房的饭菜之后,白媛媛经常来给叶明盛送好吃的,这也是叶明盛现在体重增长的一大罪魁祸首。不过以前都是白媛媛亲自来,送饭之余也是伺候叶明盛睡午觉,但现在因为快要临盆了所以白媛媛也不敢跑了,所以只能留在院子中,让丫鬟小娥来给叶明盛送饭食。因为知道叶明盛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白媛媛也没给只给叶明盛做太多菜,只准备了三道菜,分别是开水白菜,红烧排骨,糖醋大虾。三道菜虽然不多但都是叶明盛比较喜欢的,肚子饿了的叶明盛也是立刻开动,享受着美食给他带来愉快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