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修佛,不舍昼夜

当下的李修元什么也没想,只是想将自风中传来的哀怨之意,用手中的铁钎,一下一下刻在菩萨的额头。

他用的方法也很简单,直接跟这一块巨大的顽石融为一体。

到后来,右手的铁锤一边敲,嘴里一边念诵佛经。

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听得紫竹林里的菩萨微微一笑,干脆闭起了眼睛,享受着当下的一刻。

又想着两个徒儿出门历练,却错过了当下这美妙的一刻。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眼见要不了一年,这第二面佛像也要雕刻完成,这完全出乎菩萨的意料。

原以为这家伙会跟上次在深渊之下修佛一样,要花上五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才能将紫竹林外的佛像修完。

却没有想到,还不过两年,第二面佛像也修了大半......

果然,欲要再破化凡之境的少年,精气神都比之前强大了许多。

而李修元正在修的这一面佛像,还闭着眼睛,他准备等到最后一刻,再想着如何雕刻。

回到菩提树下,靠在躺椅上听雨辨雨,沐浴着满天星光,回复快要耗光的体力。

等到他闭上眼睛,菩萨才从紫竹林中走了出来,静静的看着菩提树下的少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拿出玉瓶,取出柳枝,洒下几滴灵泉到李修元的脸上,和着天空落下的漫天星光,悄悄地滋润着少年的身心。

她没有抬头去看夜空里的星光,只是静静的看着熟睡中的少年。

她先前没有跟李修元说什么是圣人,为何被斩于天将台上的老人还算不上圣人。

在她看来,自己不是少年的师父。

于是,她将这个道理留给了李修元以后,再跟老道士去求教。

她只是挥动柳枝,在菩提树下留下了一行字。

在菩提树下留下自己的一番勉励话语,菩萨收起了柳枝净瓶转身离去,离开菩提树,往紫竹林外而去。

她要去看看两个出了门,就不知道回家的少女,这一回又是疯去了哪里?

她要将两人抓回来,看看菩提树下的少年,已经在此修了两面佛像。

一滴露珠自菩提树上落下,穿过竹棚的缝隙,滴在李修元的额头。

又是新的一天,他要继续修佛。

起身低头,却看到了菩提树下那一行菩萨留下的佛偈,不由得笑了起来......

当年他在五域北海战场,踏进海中,往刀山而去的时候。

心里念诵的,不就是这句佛偈吗?

煮了一锅灵米粥,恢复了精气神的少年,拎着铁锤铁钎,往面前这座高大佛像走了过去。

......

修佛不知秋已过,转眼便是漫天飞雪。

第二面低眉的菩萨离完工还有很长的日子,他却迎来了紫竹林外的第二个冬天,他甚至不知道天云山此时,是不是已经拂起了春风?

山下迎宾楼里的欧阳漫雪两人等了几天,没有等到李修元醒来。

便跟藏书楼的老人留下写给李修元的信,带着雪原圣地的弟子悄然离去。

至此,前来天云山最后的一些圣地长老、弟子也已离开。

元尊开启了护山大阵,春暖花开之前,不再接待外来的客人。

有了小姐照顾陈天恩,小花去了天秀峰,开始跟着药尊修行炼制药草。

孟小玘一

边跟着师姐学习剑法,一边跟着陈天恩一起,开始在摇光殿里,叮叮咚咚弹起了古琴。

司马静云时不时陪着师尊一起去后山的木屋里煮一壶灵茶,给洞里的师兄生一盆炭火,想着这家伙可真能睡。

纳兰若玉最是开心,自己的几个徒儿都在身边,还从药尊身边抢了一个跟自己脾气有几分相似的孟小玘。

她已经不再去关心秋云山的主人会怎么想,会不会等到春天来跟她拼命。

山下的老人要她学做一个凡人,于是她想着等春风来的时候,在这里种上一垅茶树,再将菜地翻整一回。

便是天剑峰的剑尊,要死不活的身体也在缓缓恢复之中。

天云山,似乎将天将台上怒目向天,挥剑斩圣的少年遗忘了。

而正在修佛的李修元却看着山下的村庄发起呆来。

虽然他脸上的神情显得平静,无视天空飘落的一朵朵雪花,披着蓑衣,顶着竹笠的他,将自己隐于风雪之中。

他只是不明白,在秋天收割灵米的时候,他也想下山去看看,却怎么也无法穿过面前那一道云雾弥漫的大阵。

就像是一片淡淡的云雾,将山上山下隔成了两方决然不同的世界。

秋天的时候,他甚至可以看到山下的牛羊在草甸间低头进食,却无法踏进那片村庄。

等着雪花飘飘,他觉得有些寂寞想了去山下村庄逛逛,去紫竹林找菩萨的时候,才发现菩萨不知去何处云游。

这一方世界只剩下二面佛在静静的看着他,风雪中的菩提树在轻轻地摇动着树枝。

站在山上往山下放声大喊,却只能听到天地间传来阵阵回响,听不到山下的村民的回音。

第一次,他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有些寂寞,还有一些思念。

想念杏花谷里的母亲妹妹师娘,想着那些跟着上官无双一起离开的亲人,想着南宫如玉离开了沐沐,会不会被别人欺负。

想着梅山的小蝶和乌鸦,是不是已经跟着云天虹在梅园里煮茶嬉戏,观雪赏梅了。

便在这时,山下的村庄传来一阵忽隐忽现的钟声,就像是雪原上突然建了一座寺院,从此就有牧民来见佛一般。

他甚至有一种错觉,山下的村民跪倒在自己还没有完工的佛像前。

开始跟山上的大佛许愿,钟声响起之后,寺里的僧人开始念诵经文。

拨开风雪望向山下,钟声来自一座并不十分高大的钟楼,那山也不高,就像自己当初在云起寺里修的那钟楼一样。

只不知道这两层小小的钟楼里,是不是也有地藏的塑像?

静静的,他只是默默地注视了一会,便开始继续完成这尊皱着眉头的菩萨雕像。

紫竹林里的菩萨不在,他想偷一会懒,去竹林中煮一壶茶,跟菩萨论道请教也不成,他成了天地间最孤独的人。

又过了一些日子,第二面偶像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序,已经可以看到菩萨大致的模样了。

有几分地藏在深渊下皱眉的模样,有几分紫竹林里菩萨低眉,为了花椒和小红龙修行发愁时的神情。

即使如此,当下的李修元也看得不是十分清晰。

因为佛像实在太大了,估计也只有山下的村民们才看得明白。

而自己这个辛苦的工匠,却跟师父说的那样,身在佛堂不见佛,自然也看不见正在指间慢慢琢磨的菩萨。

不知怎的,在他看来山上的风雪不若山下的风雪那般猛。

山上一直没有积雪,而山下的村庄早就是白雪皑皑,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跟他在玉龙雪山时一样。

不,跟玉龙

雪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色。

冬日放晴,太阳出来的时候,山下的村庄显得很近,似乎就近在眼前,伸手可及。

可天空飘起雪花的时候,距离山上又极为遥远。

他甚至时不时会有一种错觉,山上山下,看似一线相隔,却是世人无法捉摸的天上人间。

于是,他便时不时会听着山下传来的诵经声,一边雕刻着指间的佛像,一边念诵着自己的经文。

叮叮当当,手里铁锤的声音有时候太吵,他念诵佛经的声音,便不知不觉变得大声了一些。

他有一种感觉,怎么说也不能让这叮叮当当的声音,盖过自己诵经的声音。

只不过,当他不经意低头往山下望去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发现。

山下的村民,半山的僧人,也会抬头望天。

......

日子一天天过去,山上的雪时有时无,对雕像上的李修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扰。

倒是铁钎挥动,铁锤落下之际,将压在佛像上的积雪震得纷纷化作一滴滴的雪水,自菩萨的脸庞流过。

就像是这一刻的菩萨跟他一样,心里有些郁闷,所以流泪。

第一面佛像雕刻的时候,因为他刚刚从天将台上下来,心里还有一些戾气,心里的怒火还没有消融。

于是那佛便成了怒目金刚的模样,一手握着金剑,一手捏着拳头。

仿佛一拳轰出去,就能将那阴霾的天空轰出一个洞一样。

等到寒风呼啸了二月,冬季过了大半的时候,第二面佛像,因为他心里的思念,因为山下村民的哭泣的缘故。

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低眉凝目地藏的模样。

可那眉头又有几分紫竹林菩萨的模样,连手里的玉瓶跟插在玉瓶里的柳枝,也是菩萨手里的法器。

可另一只手里捏着的金珠,又分明是地藏的宝贝。

当下的李修元也不管,他虽然力气变大了许多,但是长年累月,不舍昼夜之下,还是觉得有些辛苦。

只因菩萨也没给他一张佛的画像,只是让他雕刻心里的那尊佛。

最后只有脸上的细节没有做完,还有菩萨的眼睛还没有睁开。

第二尊佛像,眼见也要快完工了。

就跟耕了一个春天地的老农,溜下佛像的李修元,回到菩提树下,一屁股瘫倒了躺椅上。

望着闭着眼睛的石像说道:

眼下的佛像还是一块顽石,哪里知道什么叫累,只是这些日子一直闭着眼睛,让他有些不舒服,想让少年赶紧完工。

他要看看这方世界的模样,看看山下村庄里每天磕头的村民,跟念经不止的僧人。

喝了一口灵酒,他突然不想继续雕刻了,他要去放纵一下自己。

于是他扔下铁钎铁锤,拿出铁弓去紫竹林的后山去打猎。

下雪天烤一只黄羊,再喝几口灵酒,那才是他记忆中的滋味。

谁知道后山的野兽跟那海里的鱼儿一样狡猾,还没等他弯弓,便一声往更远的地方逃命而去。

花了一个时辰,连一只野兔也没能遇上。

于是他怒了,仰天吼了一声:

青梨树下老道士觉得很无聊,捂着额头叹了一口气。

笑道:

李修元没有理他,说道:

其实他原本是想跟紫竹林里

的菩萨嚷嚷,结果,走了两月的菩萨,竟然一直没有回来。

把他一个人扔在了这里。

老道士看着自己骄傲的徒儿,手握弓箭满山乱跑,哪里还有一丝骄傲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