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奏_口罩与粮饷

“禀陛下,由苏文将军所率领的军队已经退回防线,当前正在边境演练,而孔,闫旭二人已经率军趁机攻下三座妖国次城,俘虏妖囚过万。”

一位老臣在陵营殿上汇报军情。

龙座上,秦王的神色平静,并未听到此大捷就大喜过望。

“啪!”

一张奏折被秦王扔到了那位还在叙说的大臣脚下。

这让有老司马之称的郭冗有些愣住,下意识停下了谈兴,捡起奏折看了看。

随后,方才继续道:“陛下,此事有些蹊跷,或许是因为粮官……”

秦王冷哼一声,无悲无喜:“运粮官一向由影卫或者玉灯侍担任,你觉得,会出现纰漏?”

“这……”郭冗有些冒汗,“臣……”

“不知道,就闭嘴。”秦王冷声道。

“那众位大臣,有谁知道,明明粮食已经运到,为何军中督军依旧传奏言士兵食草根,啃泥块,我秦军,何至于困苦至如此境地?”

“陛下,或许是督军一叶障目……”

“以道誓立言,你和朕说一叶障目?你若是有把握,也一叶障目地立下道誓,若是不反噬,朕自然相信你。”

那位顿时不说话了。

秦王这才继续:“万国府卷宗中有记载,这位孔,往日里收取贿赂,金额已经累计百万两白银。”

“陛下。”一位老臣出列,“臣认为,孔将军或许只是还未来得及发放……”

“未来得及……粮食送到已经三天了。”

“统合人数……”这老臣正欲辩解一二,却看到了秦王不耐的面色,顿时心中一慌,止住话头,退了下来。

三公依旧只有一位司徒在充门面,妙庵在主持万国府的重新选人事宜,地浚已经赶往前线,虽然放过了礁龙一行,但是对于一些宝地灵脉,秦王却是不会手软,肯定要趁机侵吞一笔。

礁龙若是识相,自然不会出动过于强大的反击力量。

地浚前去坐镇,结合道兵之能,可以高枕无忧。

秦王却越过了王通古,这位在内政之上才能出众,但这些弯弯道道却是不愿去想。

“廷尉有何想法?”

秦王看着目似瞑,意暇甚的清源,突然提名。

清源用朝芴挡着,眯了眯眼,从王通古后方站了出来。

“臣在。”

秦王:……

“关于孔操持粮食一事,廷尉如何看待?”

“回陛下,臣昔日游览诸国,却是见过一桩趣事。”清源却是答非所问。

“哦?说来听听。”秦王倒是眼睛一亮。

“昔日,一国正在闹瘟疫,此瘟疫不似寻常,以飞沫传人,是以举国上下皆兴买卖口罩之事。

邻国有一商家,来此国游说邻里,立下道誓,每户皆出十文定金,由他出面,代替购一批口罩,时局恐慌,无有不应者,于是其筹集一大笔钱,前往本国购买口罩。

一文两个口罩,其款足以购买十万余,只是,此人却没有按照约定,将口罩发给邻里,而是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这个国家的其他人,然后他又来到最初的地方,言说自己尽力了,却没有买到口罩,于是将先前之钱退还给了乡人,陛下觉得,此人有罪否?”

群臣噤声。

秦王却是看着清源:“朕听说,几位商号都随着军队南下了。”

“臣不知道。”清源却是不再言语,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秦王只要不是太笨,就该明白自己的意思。

“若是如此,诸位大臣如何看待此事?”

“禀陛下,臣以为,廷尉大人所言之人,未损百姓利益,其后也返还钱财……”

“刘大人此言差矣,于情于理,此人都是死罪,于晴,其所作所为无异于欺骗,从一开始就是犯罪之心,其后返还钱财,也是最多从轻处理,于理,刑法所依,骗财之人本就应该归还钱财,并不能说,还了钱,就没有犯罪。”

“徐大人所言甚是,若此人乃陛下所派,那我等自然毫无异议,可是孔此行却是出自私利,眼中无君臣,所思更是不顾百姓,若是因为没有及时戴上口罩感染瘟疫,实属死罪。”

秦王脸色稍缓:“陆大人,我们说的,是廷尉所言之人,孔将军……不必再提。”

群臣一震。

对君不臣,对民无信。

除了寥寥数人,还在为那位孔辩解,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倒在了死罪一边。

一来是借机卖清源一个面子,二来,这恐怕,也是君心之处。

“陛下。”突然,一位面容刚毅,气质沉稳的中年官员站了出来,“依臣观之,此人所为,不过是替人买口罩,那么,他买了口罩,卖给的,也是此国中人,同理,你帮忙运了一批猪崽,结果两帮人抢着要,为什么不卖给出价更高之人?”

“何大人这是搞错了主次,诚然,按照何大人所言,并无不可,但前提是,他所用资金的来源,得是自己的,否则,自然是要优先供给资金支持之人,不然你如何能买到口罩?”陆知反驳。

何栎听了,却是有些不屑:“何言所说,需要优先供给支持资金之人?”

“好,既然此人无法供给给予这些人,是否说明,这笔钱款,以及这笔钱款带来的利润,都是在瞒着当事人的意愿之下进行的?”

何栎眉头皱起,却是不说一词。

“我想请问,这笔钱是属于此人的吗?”

见何栎不说话,陆知步步紧逼:“追究起来,扰乱市场还是小的,若是有人举报,你可知道,这就是祸乱一国的来源,此种行为看似不触动法律,却祸根暗藏,使得民众积怨,一人之利与众人之怨,各位都是秦国重臣,相信,即使不再多言,也能分出轻重。”

清源颇为诧异地望了一眼这位语出惊人的陆大人。

秦王微笑颔首:“陆大人所言不错,此种行为若是姑息,必将群而学之,届时各位又如何自处?说得简单些,若是此人是各位府中管家呢?”

不少人都脸色一变。

几位军部大臣也止住了说情的脚步,只是一脸忌惮地看着清源。

“传朕旨意,孔此人,借由粮食谋取私利,利令智昏,贻误军机,使得军中人心浮动,就地处决,株连九族!”

“陛下!”

顿时,一众大臣顿时惊觉,株连九族?

这是何等大罪,自古以来,除了谋朝篡位,逆乱乾坤之事,从未有过株连九族的判刑。

“开此先例,欲使后人效仿,这难道不是动摇我朝根基,引起祸乱之本吗?”

众人顿时看着陆知。

你说的话,你来解释。

陆知也是面色一苦,只是还是硬着头皮上前:“陛下,臣请三思。”

秦王眯着眼睛看着陆知:“百万两白银,一军粮饷,不足以株连九族?”

“不足以。”陆知道,“臣以为孔家世代忠良,不足以以一人偏概之,死罪难免,株连还请陛下三思。”

秦王看着清源。

“臣以为,取之于民,应该也要用之于民,在未伤及民众根本的情况下,以命相偿有些过了,如臣所言之人,若是高价买过的是一些豪绅,他可借由此钱筹得更多的口罩,然后分发,错之在他错了一半,善行一半便是恶,查其家产,以资百姓即可。

但是以孔将军而言,却是不能如此,他在为自己谋利,却在让士兵受苦,已是失职,贻误战机之罪,不是冤枉,还有收受贿赂之事,不妨查查其家谱,株连那些享受这些贿赂堆砌的同族中人即可,量刑而为。”

“可是廷尉此举,是在增加下人负担。”

“若是连这点公平都无法保证,谈何大国?”

“就依廷尉所言!”

(这就是你淘宝上买了口罩却一直等不到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