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无敌风火轮
向山与志护法错身而过,去攻击那个枪炮道护教众的时候,志护法拼命打出一招“难陀龙王”。
磁场为每一个金属微粒都注入了动能。拳头推动空气形成激波,激波包裹着湍流注入了那一道旗主用生命留下的伤口。
于是,金属气溶胶因为高温而燃烧,进一步放热。
部分金属气溶胶则引发短路。
这一系列效应的可怕之处在于,谁都不能预料它最后会引发什么故障。
人类可以定义一个机器“正常运转的状态”,但是却无法想象每一种“故障的状态”——如果可以的话,设计师就能设计出“可以规避一些故障的机器”了吧。
“正常的状态”是有限的,而“非正常的状态”却难以计数。
这也是机器很难独立完成“故障排除”工作的原因。
而玄武真罡一类罡炁系统武学所引发的后果,也正是这样。
中招之后,向山才知道,自己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他一侧大腿的动力部分出现问题,大腿完全不能动弹,如同锈死了一般。
但也只有这一个关节。更下面的部分还是可以动弹的。
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可若是让向山再来一次,他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包括智人的旧武学在内,在漫长的武术史上,有无数的武术家都是因为“完成攻击之后没有及时后撤”而翻车的。
甚至在打游戏的时候,也有玩家因为“贪刀”而在怪物面前饮恨。
因为向山太熟悉玄武真罡了,又在刚才的战斗之中“读懂”了志护法的行为模式,所以他肯定,刚才自己若是执意追击,固然可以击杀志护法,但自己也要受到更大的伤害。
向山选择及时撤出志护法的攻击范围,先去杀那个枪炮道的护教众。
在握住那护教众的枪后,向山没有进一步走位,而是以柔劲争夺一把枪械,也是因为他的腿已经发生故障了。
而现在,他也确实因为故障而落入下风。
——没错,不管你的武功有多高,在义体相差不大的前提之下,这么大的鼓掌足够送走你了!
志护法状若疯虎,双脚如同圆规一般在墙面上滑动,不断变换身位,四肢乃至躯干、装甲从各个方向攻向向山。
他非常聪明的选择了飘忽的身法,去碰撞这敌人最短的“短板”。
第七招的时候,向山居然被稍稍压制。
第九招的时候,向山居然被击中一次。
第十一招的时候,向山鼓掌的那一条腿被绊了一下。
这是志护法第一次撼动向山的平衡。
——多么艰难……
志护法甚至感觉自己在这一瞬间撼动了大山。
他合身扑了过去,用自身撞击向山,将向山带得离开了墙面。
与此同时,背部的罡炁系统释放出一团气溶胶,瞬间点燃。
一瞬的高温与气浪稍稍推动了两名武者。
志护法甚至关闭了自己身上的全部磁场,然后用四肢做成与一个枷锁,干涉这家伙做出自救动作。
两人身处半空之中,无处借力。向山双腿与右臂瞬间弹动,通过改变重心来在半空之中改变姿态。
“没用的没用的没用的!”志护法大叫:“我赢了!这是对我武学的最大褒赏!”
尽管情况万分危急,但是向山还是笑了一声。
他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演。就在刚才,他有办法了。
两人如同一颗流星坠向地面。而这个时候,声子刀的刀柄无声无息跳入向山的手掌之中。向山手腕向下一甩,那根电源线被抖向下方,然后被风与惯性逼得向山。向山的手腕撞向声子刀的电源线接头,让接头插入手腕上的接口内。
志护法这才注意到不知不觉已经出现在面前的刀片。
那是之前被他鸳鸯钺缴械、插入墙面的刀片。
在两人身形路过的一瞬间,向山伸出手,剑柄与刀片相接。
磁力形成了阻碍。
但是,声子刀的刀片太脆了,如果向山想要用这刀片来承受两人下坠的力量,将这股动能传递到刀片上,这珍贵的刀片就会像瓷器一样碎掉。
所以,向山启动了声子刀。
当然是用刚才采集的数据。
声子刀如同分开猪油一般分块了这金属质地的墙面。两人亦是因为这一段下滑而减速。
志护法心道不好,急忙变招,两只手就要去绞向山握剑的那只手。
向山抓住了他变招的瞬间,另一只手脱离禁锢,瞬间抓住志护法的脖子,将志护法控制住。
两人转瞬之间就来到了钢铁幕墙的边缘。
再往下,就是一段玻璃幕墙。
但这个时候,向山已经重新取得优势。他借助声子刀带来的一点力量,将自己拉回道墙面之上。志护法急忙固定住向山的双手双脚。
向山膝盖扭动三百六十度,直接在墙面上划出一道闭合曲线。
然后,带着志护法撞破了这面被开了洞的墙,重新落入大厦的内部。
志护法惊讶的发现,这里居然不是他想象中的办公区域,而是一个承重结构。这是位于数百层之上的飞行器平台。
虽然幽鹤骑士团有待客用的观光电梯,但很多在高楼层工作的科研骑士,是不走电梯,而直接使用飞行器进出的。他们要么不离开,离开就会进行长时间的科考活动,所以电梯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而飞行器则是必须的。
向山却对此早有预料。
虽然志护法是六龙教成员,但他并非本地的教徒,而是被铁心法王临时调过来的。所以,轮到对环境的了解,他与向山本应是半斤八两。
但第八武神带给向山超绝的内力与信息收集能力。而向山身为侠客的本能,又会让他有意识的收集目的地的地形、建筑结构等关键资料。
两人坠落的方向是一根横梁。
在两人就要撞上这横梁的一瞬间,向山再次舒展身体,改变重心的位置。
然后,志护法的后脑就狠狠撞在了横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