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剧情讨论
商量好电影取景地之后,张伟和李准拿出了他们各自写好的最新一版剧本,办公室内众人又开始就电影剧情展开了讨论。
小说中哪些情节能拍,哪些情节要放弃,必须先确定下来。
一来是因为电影时长有限,在拍摄时必须对小说的内容有所取舍;二来是因为小说已经出版一年多的时间了,社会上,媒体上,专家们对于小说的剧情有很多的讨论,赞赏者有之,质疑声也是不断,电影必须要对这些质疑之处有所交代。
粗略的看了下张伟的剧本之后,谢缙说道:“小张,我最近在和李准商量剧本时,发现有一些细节需要向您请教。”
张伟说道:“谢导,有什么问题,您只管问。”
谢缙说道:“现在有争议的地方有几处,其中之一就是小说里面赵蒙生以身趟地雷的情节,我知道这是战场上面真实发生的,但是在小说发表的时候就有某些读者对此表示怀疑,甚至有外媒猜测你们是被迫服从上级命令,才做出了这样的行为,因此我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可以把握好分寸。”
张伟向李准问道:“李作家,你去我们那采访的时候,应该有问过士兵们这件事情吧?”
李准说道:“恩,当时在232高地上面有很多二连的官兵都看到了这一幕,所以我很佩服小张你啊,不愧是战斗英雄。”
张伟说道:“在我们华国军人眼中,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是最高指令,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必须完成。这不是被迫,完全是自愿,西方那些打着人道主义幌子的媒体们,完全低估了我们华国军人的人格境界!其实在这次战争中趟地雷这种事情在参战的其他部队也出现过,敌人在边境地区的工事都是经营多年,很多地区都布置有雷区,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在那种情况下华国军人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
张伟想了想,继续说道:“谢导演,你完全按照小说去拍摄就可以,我记得当时我们那场战斗是有影像资料的,军区战场摄制小组有拍摄到整个战斗的过程。”
边境战争中我军摄制了大量的战场资料,为后来的军队训练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经验,像是后来在86年,金城军区发起的“蓝剑-B行动”,甚至进行了整场战斗的现场直播。
谢缙高兴地说道:“是么?那太好了。”
张伟建议道:“谢导演,当时我们军区组织了好几支摄制组随部队行动,拍摄了大量的战场资料,用以发现军队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从中截取出一些真实的战斗场面,把它放在电影片尾的字幕中播放。”
谢缙想了想,说道:“这是个好主意,回头我就和蓉城军区联系。”
这时李准也说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两颗哑弹的,我前段时间去部队采访了几个军工专家,他们说运动期间虽然生产比较混乱,但是军队里面一直在讲‘抓革命促生产’,军工企业生产还是有保证的,弹药管理也十分科学严谨,在争夺北方某岛的战斗和西沙海战时,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不可能出现这种哑弹的情况。”
张伟听了十分气愤,真该让这些所谓的专家到战场上面去看一看,他解释道:“这种事情在战场上面很普遍,我们军长在和我谈话的时候就提到过,军区事后统计这次战争中因为军械故障导致的伤亡有上百人之多,13军的一个步兵连在攻打谷珊的时候,所有参战的重武器全都发生故障,两挺营属7.67毫米重机枪同时哑火,82毫米无坐力炮和69式40火箭筒攻击敌军地堡时发生哑弹,造成了多次战场险情。”
张伟还有一个例子没有说出来,就是我军在发展新型反坦克破甲弹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弯路。
1969年在北方边境冲突之后,我军发现当时装备的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威力不足,决定全面改进,采用新的大威力炸药,研发新的破甲弹,并且在1970年就仓促定型生产,然而两年后,军队在使用时发现新的破甲弹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瞎火率过高。
经过有关部门研究后发现,瞎火是因为新使用的炸药存在问题,其中一种成分具有微弱的酸性腐蚀性,在温热的环境下会释放出酸性气体,腐蚀弹体零件和导电线路,造成短路或者断路,引起引信失灵,而这种炸药在研制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就仓促的用在了新的破甲弹中。
原因查出来之后,已经生产出来的所有弹药不得不整批报废,这个数量有点惊人,高达10000000枚,一共七个“零”,就是一千万枚,都够打一次世界大战了,要知道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反坦克火箭弹一共也才800万枚,这种火箭弹当时出厂价是280元,报废的这些破甲弹大约价值30亿元人民币。
张伟说道:“这些惨痛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军工领域从研究到生产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踏踏实实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想电影里面还是要保留这个剧情,也算是一个警醒吧。”
不光华国,在国外这种急功近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后世波音公司就因为急于推出新机型和空客抢占市场,结果造成了两次空难和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李准说道:“恩,好的,那我看这个剧情要保留。”
谢缙又说道:“最后还有一个小细节,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在电影里面要重点展现的,你们在编写剧本时一定要突出出来。”
张伟问道:“哪个细节?”
谢缙回答道:“就是那一张欠账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这件小道具拍出历史感来。”
李准不解的问道:“老谢,什么叫历史感?”
谢缙思考了一阵,回答道:“历史感就是再过20年,假如还有农村兵揣着一大把欠账单来打仗,那我们华国就没希望了!”
张伟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半晌才说道:“谢导,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就凭这句话,我坚持找你做导演就没错。”
张伟是早晨下的火车,一到魔都就被拉来电影厂讨论剧本,众人在厂长办公室内商量了足足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办公室内解决的,到了晚上才总算确定下电影的剧情框架,当然细节还需要他和李准再精心雕琢。
张伟不禁为这个时代电影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大家针对每个细节都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去反复推敲。
这还是在自己原著的基础上面进行改编,前前后后就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要是原创剧本估计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