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姑苏有佳人

古来江南便是天下第一的鱼米之乡,以多出才子佳人,且又富庶繁荣而闻名于天下。江南多是水镇相依,碧绿的城内河萦绕着人们聚集的乡镇,人们又依偎着小桥流水谋生立家。在这儿居住的男子每日依山伴水,是以江南多生温润君子,性格温吞,轻言淡语。又多有年轻男子生的俊朗,自带女儿的多愁善感之姿,人不称奇。中年的男子不再温润如玉,但仍旧是能吟诗诵对,言谈文雅,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科举及第,但都不是愚笨之人,他们把这些智慧转投入生产贸易,所以才有了江南的水乡富庶美名。

这些天生自带文人风采的姑苏男子,努力的为了家人的生活奔波着。男子在外流汗赚钱,家里的妇人在家织布裁衣,教养子女。所以江南是普普通通寻常人家过宁静生活的世外桃源,盛世中隐居的最佳地界。

你如若见过江南的小桥流水美景,又见过了江南中年汉子的阳刚,自然不会意外于江南年轻小郎的俊逸多情,仿佛他们天生就该是这般模样的。所以才会难以想象出江南女子究竟是怎么一般的风华绝代。好米好水,养出一个个钟秀的江南姑娘。江南女子不论是什么年纪,总要穿着素雅可爱的衣裳,仪态优雅,顾盼多情。年轻的小姐素手捏着罗扇,捂嘴轻笑说着那些软糯的吴哝越语,年纪大些的妇人更是别有一番风情,钟秀温柔却又落落大方,别致的又有小家碧玉之美。

黛玉,就是出自于这样的人间水乡。后世之人如此形容黛玉,生的倾城倾国貌,兼有旷世诗才。即便是在江南,林家也能在大富之家排的上号。所以如黛玉这般的大家小姐,自然是江南女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林家袭列候,至如海已是业经五世。承蒙圣恩,如海之父袭过一代之后,已经是耗尽了圣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幸林如海科举及第,探花出身,官至扬州巡盐御史。

扬州巡盐御史,是当朝极为难得的油水职缺,明为御史,其实就是皇上的钱袋子,林家自然是大富之家。如海又是探花郎出身,既是大富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林黛玉容貌倾城,旷世诗才自然是不难理解了。

从东院赵姨娘小院往到贾母后宅,绿树楼台,曲径通幽。二门之内其实很大,但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有多大了。一条少有人来往的甬道,远远的见着一抹梨黄色小小身影。

一个小姑娘抹着眼泪低头慢慢走着,委屈万分。梨黄色的罗裙显得小小身子可爱动人。

如果此时有人能在此,都会不由自主心生感叹,她的面貌,清冷而唯美,你揣摩她的神情,又能见到几分惆怅委屈。委屈的泪水挂在面上,清水芙蓉又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黛玉心里只是想着这个环兄弟真的是性格古怪,又臭又硬,觉得自己好委屈。但她不自知的是,从那时,贾环开口顶撞贾母起,这个相貌清逸的兄弟就狠狠的冲击了她的内心,黛玉哪里见过这样的人物。后来又有贾环护住迎春与她,保护她们不受宝玉波及,黛玉的心里就对这个环兄弟有着特殊的感受。宝玉日日哄着她,陪着她,她都不觉得如何,心中却始终若隐若现的闪过那个温和的笑容,冷冷的面孔。黛玉来荣府时间不长,依旧还是处处留心,时时小心,何曾主动去过别的院子里说话。

佳人虽年幼,却在心里对那个人初生了淡淡的情愫而不自知。

.....

赵姨娘的小院里,贾环仍然把自己锁在小屋子里,除却方便或是出去草草吃上两口饭,贾环都是坐在书案前,神色平静的看着面前左右摊开的十三经。时而微微俯身做些笔记,时而轻声诵读一二。

贾环并不是有心冷落黛玉,前世十二金钗当中,他最有眼缘的就是黛玉。来此之后,他也很欣赏这个年岁尚小的姑娘。贾环说的是实话,他确实很忙,他也确实有很多的书要看。

先前贾母的事情似乎在荣国府里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贾环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始终是个隐患。如果说以前是贾环无心科举,一心想出府去乡下种田。那么现在贾环就是全心全意的想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境遇与能力。时代虽然不同,但社会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后世,人们前赴后继追求的就是权、利二字;此时亦然,权利都捏在少部分人的手上。

贾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他不愿意再看到自己在意的人儿被别人伤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不愿意被人掌控,身不由己。他不是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他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拼命地,想要往上爬。

贾环理了理自己的境遇与出路,他明白,在这个偌大的荣国府里,就没有人是他得罪的起的。不提贾母王夫人之流,就是王熙凤宝玉也不是他能够开罪的。甚至自己母子的境遇,都随着府上的这些贵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说的明白些,他与赵姨娘二人,其实就是养在荣府的下流人物。

财侶法地,他被养在王夫人膝下,藏匿私财万万而不能。家法如国法,在贾家,贾环如果自己赚钱被发现了,随便来个王夫人,就能要了他的小命;贾环年幼,还不到谈及伴侣的时候;说到法,贾环另寻业师这件事还久久不曾有音讯,也不知贾政那里是个什么说法;地,其实是指的适合读书的地方。荣国府倒是个景色优美的好地方,但对于贾环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牢笼,紧紧的束缚着他。

四项全无,贾环想要出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贾母贾政看得起,用贾家的人脉为他谋上个官身,再继续往上爬。这一项,自然毫无可能,就算是贾政看得起贾环,贾母那一关也过不去。所以贾环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一条路。

读书,在荣国府其实与其他家庭有些不同。先前便说过,贾姓子弟,富贵的,看不上那读书读来的一官半职;贫苦的,整日跟着那些富贵子弟厮混顽闹,不思进取。对于宝玉、贾琏之流,读书,又有什么用呢。最多不过是陶冶情操,宽广胸怀罢了。

不是说贾环考中了进士了,就算是翻了身了。读书人科举从童生秀才,再到举人进士,是一条漫长的旅途。但考上了进士,也只是从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开始罢了。许多进士过了会试,摩拳擦掌,自觉自己胸中有经天纬地之才,想要大展宏图,却往往心灰意冷,沉沦多年。

纵然贾环科举得意,殿试得了官家的指点,还是要到翰林院去进行新人培训。经历多年的翰林院沉淀,再指派到各个地方,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官做起。想要成长到能和荣国府这样的庞然大物对话的地步,最少也要做到中书省的地步,道路阻隔而漫长。

就算是贾环运气不错,做到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最少也得有个六七十年。这不能满足贾环的需求,所以只单单是老老实实的读书科举,其实是不可取的,贾环必须得另辟蹊径。

这并不是说贾环丢开手,就不要读书了。读书从来都是途径,而不是方法。读书是贾环出头的途径。贾环既然出自国公府,即便是在府上再不被人重视,他为官的起点也要比普通的寒门学子高上千百倍。既然有资源,贾环自然是要利用的。

虽然要在荣国府做主,贾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如果贾环考上了个进士,荣国府里的王夫人,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敢随意欺压他。不仅不敢欺压,还要小心对待,毕竟贾环也是荣国公的孙子,是有袭爵的权利的。后宅妇人,最多不过是在内宅里作威作福。贾环若是取了进士,谁还敢随意欺负他。

总之贾环此时必须得好好读书,他得用读书这条途径,求得一个给自己做主的机会。

贾环虽然不知道黛玉有着这么一些微小的变化,但事实上,贾环心里很喜欢黛玉,一是他们尚切年幼,都还只是孩子。二则是他自己尚且自顾不暇,难以立足。

哪里会愿意去招惹林妹妹,招惹了又护她不住,这跟那位富贵闲人宝二爷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无谓的多情罢了。

贾环静坐在书案前,心里忽生一丝杂念,挥之不去。只好重新拿出一张纸来,润了润笔锋,草草写道:“我知晓世事不公,人间多苦难,何苦要去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