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第三十一章传上谕兵器停产
常言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清朝居然出现了“二日同曜”的异象。这“二日同曜”从光绪亲政始,至戊戌终。表面上是光绪主政,而最终拿主意拍板的却是慈禧,事实上是两人执政的局面,时人称为“两宫”。
这可难为了众臣工,尤其是枢机大臣们,常年穿梭于紫禁城和颐和园之间,好不辛苦。食君之禄辛苦一些也就罢了,难就难在倘若两宫意见相左究竟该听谁的。大清的实政表明,在重大问题上最终得到执行的都是太后老佛爷的旨意,太后说的比皇上写的还管用。
这一天枢机重臣们不约而同来到颐和园,李鸿章也来了。由于张日新改进定时器的工作正在关键阶段,所以这次他留在贤良寺调试定时器,没跟随李鸿章来颐和园。
太后在仁寿殿升座。太后说:“前儿个的御前会议我已然知道了。看来中日之战迫在眉睫,朝中上下主战的居多,其实按咱们的本意,有什么事不能商量着解决,非得打仗?这仗要是打起来,大把的花钱不说,还得死人。如此看来,不动兵刀,落个双方和气才是上策。李鸿章!”
李鸿章出班道:“臣在。”
太后问:“前者你主张将中日事态遍告欧、美、俄各方,以争取他们的调停,至今有什么进展?”
李鸿章说:“臣已就日本对我两次绝交书及日本对朝野心、对朝军事动态照会欧、美、俄各国。现遍观列强均持观望态度,除仅仅声明谴责外,并无任何实质性举措,照此下去无异于对日纵容。至此外交努力均告失败,臣已遵旨加紧备战。”
太后说:“我的五十寿诞被中法战争搅了,今年的六十寿诞又遇上个多事之秋,哎!……世铎,你的差事办得怎么样了?”
负责操办万寿庆典的礼亲王世铎出班奏称:“启禀太后,臣奉旨督办万寿节点景工程,现已竣工二十处。”
太后问:“不是六十处吗?亲王显见得是老了,怎么办事也这么拖沓?剩下的四十处什么时候能完工啊?”
“不是老臣不尽心,只能完成这些了。”
“此话怎讲?”
“户部已经拨不出款项了。”
太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无名火:“翁同龢!”
户部尚书翁同龢出班应道:“臣在。”
“不是都计划好了吗?你给我说说,怎么一下子就拿不出钱来了?”
“启禀太后,李鸿章要制造火箭炮和潜水艇,需银甚鉅,仅余的帑银都拨给他了。”
太后隐隐觉得她似乎被架空了,不由得怒火中烧:“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我商量?”
“回太后,臣今天就是来向太后禀明此事,这笔款项是皇上御批的。”
太后气得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他们母子间的矛盾总不该让臣下看出来,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说:“你们都听好了,这事我说了算,一切按原计划办理,所有和庆典无关的事项一律暂停。明儿个皇帝进园子问安来,我再把这意思告诉他。都听明白了?记住了,谁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遵旨。”
太后本想问问李鸿章,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先问问我就去跟皇帝说,转念一想,皇帝已亲政五年,我要是这样问他,他们又要说我贪恋权力。其实我哪里是贪恋权力,实在是皇帝太幼稚,太没主见。想至此只得把怒气压了一压。
曹御史出班奏称:“启禀太后,臣思量这久旱无雨必有原因。这海底本是龙宫的所在,李鸿章试制潜水艇,在深海试验爆破,必然波及龙宫惊动龙王,故尔龙王震怒,久旱不雨以警世人。如若李鸿章不知收敛仍一意孤行,则炎旱无期,社稷危矣。”
太后闻听此言全身一震,如梦方醒,半晌说不出话来。沉吟良久,说:“我说呢!按说我这份虔诚足够感天动地的了,怎么龙王不应,菩萨也不应,我还纳闷儿呢,却原来是龙王示警……李鸿章!”
“臣在。”
“你忒也无知!我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那海底龙宫是你能去的吗?”
“回太后,老臣一心御敌,无意触怒龙王。”
“你听好了,你那个火箭炮先停下,寿典之后再说吧,你那个潜水艇,有干天和,永远停了吧。”
“臣,遵旨。”
潜艇所用的磁性定时炸弹原来是用民用的马蹄表计时的,不但体积嫌大而且延时误差较大,此外击发底火的机构也需要改进,所以张日新带回两个定时器,想参照它的结构原理设计一种专用的定时器。如果是在21世纪,对张日新而言设计一个延时电路本是手到擒来的事,算不了什么。无奈这是在清朝,不得不迁就现有的生产加工条件,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不少难度。张日新把从江南局带回的定时器一直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拿出来研究,试图把它小型化并提高可靠性。这天李鸿章去颐和园张日新没跟去,留下来组装新订制的定时器零件,忽然金书办进来说中堂有请。遂立刻跟随金书办来到李中堂书房。
李鸿章刚从颐和园回来,坐在那里闭目沉思,睁开眼见他俩已进来,说:“大事不好,懿旨下来了,一切与万寿节无关的项目一律暂停,还特别提到咱们的火箭炮和潜水艇,火箭炮何时恢复要待过了万寿节另议。尤其可恶的是曹御史说咱们的潜艇惊扰了海底龙宫,致使龙王震怒才导致当前的大旱,太后听了信以为真,严令潜艇永远停产。其实这旱情开始的时候,咱们连潜艇的设想都还没提出来呢!但是太后盛怒之下我还敢说什么?”
张日新颓然坐下,好半天没缓过神来。说了一句:“完了,全完了,没救了。这曹御史忒也毒辣!前者就是他说咱们‘把士卒装进铁棺材里去撞击敌舰’,那次没达到目的,看来是贼心不死啊!”思索半晌说:“皇上特准我随时进宫面圣,我现在就求见皇上,讲明利害关系,此事或许还有转圜。”
李鸿章明知去也无益,想,若不让他碰个钉子他也不死心,遂点头应允了。
张日新径奔大内东华门,对护军说明缘由,护军报进去,一会儿护军同着一位太监出来,太监将他带至养心殿。报上去。
回事太监一声宣,张日新上殿叩拜如仪。光绪帝叫了声:“张日新。”却没叫他平身。停了好一会儿皇上才接着说:“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些都是参劾你的折子,有户部的、有兵部的、有御史的、有军机处的。都说你虚报火箭炮和救生衣造价,你照实告诉朕,真有这事吗?”说罢把一叠折本扔在张日新面前,张日新看了看,一共是九本。
“回万岁,确有此事。”
本来皇上希望他否认此事,听到他痛快承认反倒不置可否。张日新接着说:“万岁,火箭炮弹的造价虚报了两倍,臣极不赞成这样做,但是臣只管设计,成本核算不归臣管。虚报冒领之事不只天津机器局一家,已成了社会顽疾。以颐和园营造工程为例,坊间流传只有七分之一的资金用在工程上,其余都被层层私分了。再如臣设计的水兵救生衣,成本只有三钱银子,我实报三钱,兵部就往上报了一两三,多出的一两都被兵部和户部私分了。臣所言句句是实,乞万岁明察。臣知道皇上励精图治,有意振作朝纲,正想向皇上禀明此事,长此下去国力日衰,靠什么抵御强敌?”
皇上闻听此言不胜骇然,沉吟半晌,道:“平身吧。这么说是他们妄行冒奏,屈枉你了。如卿所言,朕也听说一些,但没料到有这么严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奈现在大敌当前,一时顾不了那么多。哎,从长计议吧。”
停了一停皇上又说:“朕知道你今天是为什么事来的。你什么也别问了。朕宣你上殿只是想见见你。你切记,万寿节过后一定再来。”
张日新说:“万岁,敌国不会给咱们那么多时间,只怕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按清朝的仪规,臣工奏对不能仰视天颜,像电视剧里那样臣子仰头和皇上争辩问题,那是找死。张日新现在必须谨遵本朝的仪规,低头看着朝珠,但他眼睛余光看到皇上在御案上两手捧着头,半晌不语。最后长叹一声:“哎!朕,不如汉献帝!你下去吧。切记,万寿节过后一定再来。”张日新只好叩拜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