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谐趣园苏萍巧谏
第二十七章谐趣园苏萍巧谏
次日太后在乐寿堂用过早膳后太监报称:“启禀老佛爷,四国使节伉俪觐见,车马已到东宫门。”太后回说:“引见。”她即乘八抬凉轿前往仁寿殿。
随后英、法、德、意四国使节携夫人在太监引领下进入仁寿殿南侧,见太后已端坐在地平台上的宝座上,身旁站着德龄和一名太监。由于向皇上递交国书的仪式昨天已在大内乾清宫演绎过了,所以今天的觐见纯属礼仪性的。客人进来后,太后由太监搀扶站起来,立于御案一侧。已有太监引领一对大使夫妇迈上地平台南侧的木制台阶,走至太后近前。大使向太后行鞠躬礼,夫人行屈膝礼,大使转达本国元首对太后的敬意和问候,太后也同样问候了彼国元首并对大使伉俪表示欢迎,均由德龄在旁翻译。太监将一个装了玉佩、金饰之类的锦匣恭恭敬敬交给大使夫人,并引领这一对儿走下地平台北侧的台阶至殿内北边等候,另一名太监将下一对儿引领上来,亦行礼如仪。很快就把这个过场走完了。觐见完毕苏萍等人才进入仁寿殿。
太后说:“各位贵宾既然到园子里来了,如果有雅兴,可以在园子里随意走走,看看景,我们一定略尽地主之谊,让诸位玩得尽兴。”四位大使合计了一下,觉得他们四人能凑到一起是一个商议政务的难得机会,就选择了知春亭,打算在这里,在宜人的山光水色之中研究一些悬而未决的外交问题,并就近期事态协调立场。太监们立刻在知春亭摆放了桌椅、茶点。速度之快,简直像是变魔术。
倒是四位夫人颇有游兴。其中一位被南湖岛迷住了,想去那边看看,容龄带着两名宫女陪她去了;另有两位对朦胧的西堤充满好奇,德龄也带了宫女太监陪他们到水木自亲码头上了画舫。剩下德国的格林夫人对太后的个人魅力倾慕已久,想和太后闲谈片刻。
苏萍问:“禀太后,是不是告诉她您该午睡了?”
太后摆摆手:“跟她聊聊倒也无妨。”遂吩咐太监:“移驾谐趣园。”
两乘八抬凉轿把太后和大使夫人送往谐趣园,苏萍等一行人步行跟随。应该说庚子前中德两国尚不曾兵戎相见,中德关系较之中英、中法关系相对融洽一些。
不一刻来至谐趣园涵远堂。
这谐趣园号称园中之园,虽占地不大,却集中了诸多园林要素:亭、台、廊、榭、殿、阁、甬路、流泉、池水、小桥、怪石、乃至竹木花草等等一应俱全。他们在涵远堂落座,敞开殿门,碧水、游廊、石桥、弱柳映入眼帘,夺门而入的除了清风,还有蝉鸣。
宫女们依次上茶,太监们摆放果品、点心、果脯之属。苏萍立于太后和大使夫人身后。
苏萍突发奇想:这里的中国人当中只有我一人会德语,有些时局问题如果我平时劝谏太后,必致她反感多疑,弄不好还会祸及自身,今天我何不借大使夫人之口劝谏于她,说深说浅亦无大碍,有些话即使她听着不受用,碍于外交礼节,还能把一位强国的大使夫人如何?
正想着,格林夫人开口了:“尊贵的皇太后,太后的袍子真是考究,请问是什么材质的?”
苏萍“翻译”道:“禀太后,格林夫人问,太后如何看待当前的中日纷争?”
太后回说:“我天朝大国一向与人为善,近日的摩擦和不愉快都是日方主动挑起的。”
苏萍用德语对格林夫人说:“我们太后说:宫中所用的衣料是市面上买不到的,是苏、杭两地的高级匠人特制的。”
格林夫人又问:“太后袍子上的绣花真是美轮美奂,尤其是这个飞翔的大鸟,我在我们柏林动物园就从未见过,尽管我们柏林动物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
苏萍“翻译”道:“太后,格林夫人说:我站在友邦的立场提醒太后,我国政府获得的情报表明,日本已做好全面的对华战争准备。不知贵国是否做好相应的准备?”
太后说:“告诉她,我们大清国当然是有准备的,而且我们相信对于日方的不义之战,世界各国自有公论,欧美列强也不会坐视日本独享在华利益。”
苏萍用德语对格林夫人说:“我们太后说,这是中国的神鸟,名叫凤凰,需要一个绣工用一年的时间才能绣成,要用到金线和各种彩色的线。”
格林夫人问:“还有太后肩上的这个用珠子串成的网子,真是一种奇特的装饰,我从未见过这样高贵的装饰,我由衷佩服中国工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件珠网穿戴在太后身上更显得雍容华贵。我相信用珍珠做服饰是继丝绸之后的又一创举。我们欧洲贵族虽然也喜欢珍珠,但仅限于在鞋子、帽子或首饰上镶嵌一两颗,太后的这种用法真让我大开眼界。”
苏萍“翻译”道:“禀太后,格林夫人说,我数月前刚刚去过日本,此次来中国我感觉中国的备战气氛远不如日本。当下日本皇室大幅度节省生活用度,省下钱来扩充军备。作为友邦我提醒皇太后,按现在的国际惯例,万一中国输掉这场战争,中国应承担的战争赔款是按中国的人口数来计算的,不知太后是否了解这个情况?”
太后说:“这人真不会说话,这仗还没开打她怎么知道谁输谁赢?你倒问问她,就算咱们输了,怎么个赔法,要是日本人输了,他们怎么赔咱们?”
苏萍用德语对格林夫人说:“太后说,这个叫璎珞,是由三千多颗珍珠用丝线串起来的。我们福建和两广沿海盛产珍珠,每年都有数千颗上好的珍珠进贡到宫里来。”
格林夫人说:“太后的这座皇家花园真的很大,我猜想一定需要很多士兵守卫这座园子。此外还需要一大批人负责树木花草的保养以及宫殿的维护,除了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人照顾皇族的生活、参与皇室的政务活动,上帝呀,这将需要一笔多大的开支呀!我们德累斯顿的易北河畔也有一座夏宫,真的不能和皇太后的夏宫相比。”
苏萍“翻译”道:“回太后,格林夫人说,当前中国有四亿人口,万一大清国战败了,按每人一两计,赔款总数就是四亿两白银,即使日本做些让步,按每人半两计算,也得二亿两白银,此外还要割地,还有诸多严酷的条件,总之在当今世界上,一个打了败仗的国家是很悲惨的。”
显然这话对太后是有冲击的,她默然良久,说:“你再问问她,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大清国真的败给日本,凭什么赔款数额由他说了算。我们不依着他又待怎样?”
苏萍用德语对格林夫人说:“太后说这园子的开销确实很大,不过我们大清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年的税赋足够支持这些开销。”
格林夫人说:“欧洲各国皇室的情况我都熟悉,虽然他们都很富足,但往往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军队建设,只留出较少的资金用于兴建皇家宫殿和园林。”
苏萍“翻译”道:“格林夫人说,万一失败的是中国,而又不答应日本的议和条件,日本会继续打下去,打进北京,坐上太后和皇上的龙椅。”
这话让太后想到三十四年前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往事,她知道,这不是耸人听闻。满脸的苦相,点了点头。今天格林夫人所说的都是太后从未想过的也根本不愿去想的。关于眼前的这场或隐或现的战争,她根本就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她只是懵懵懂懂地以为,战争的胜败大概取决于给李鸿章施加多大的压力。今天的谈话虽不愉快,却也让自己了解了一些前所未闻的事情。
太后渐感倦意袭来,但碍于外交礼仪又不便当着客人打哈欠,最终还是转过脸去捂着嘴把这个哈欠打出来了。
格林夫人很知趣地站起来欠欠身,低声对苏萍说:“真对不起,皇太后一定是疲倦了,咱们到别处走走,请皇太后休息吧。”
这句话苏萍是如实翻译了。太后点点头说:“也好,你陪陪她,随便去哪儿吧。”
格林夫人两手捏着裙摆屈膝告辞,苏萍带两名宫女陪她去了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