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找到了

第13章找到了送完巧姑三人,李杰又在杭城逗留了几天。70年代末的杭城,明显还带着几分土气,街上行人的服装普遍是黑白蓝灰,很少有那种艳丽的色彩。不过,对比前面两年,老百姓的面貌有了一些显着的变化。那种疯狂,少了很多。两天后,李杰乘车返回了乌义县。新年过后,各种活动依旧没少,回去之后,他基本没怎么闲过,这两天在华金,过两天可能就去了安吉。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李杰配合东奔西走,也不是全为了上级任务,更多的是办自己的事。每到一地,他都会有2-3天的采风时间。游走在各大乡镇。有官方背书,走到哪,介绍信一亮,那是畅通无阻。正因为有这层便利,他才会配合宣传。虽然这种走访有点碰运气的成分,但还真不是全无收获。三月份。他在安吉的一家中学花名册就看到了骆玉珠的名字。然后,他找到了安吉县溪龙乡中学的校长。“唐校长,有件事想麻烦您一下。”“小陈老师,您说。”五十多岁的唐校长,很是和蔼,作为乡镇中学,真的没想到,竟然能把状元村的老师请过来。是的。陈家村如今已经有了‘状元村’的称号。一次考上十八个大学生,可不是状元村嘛。看到李杰上课之后,唐校长算是服了。原来课还能这么上?寓教于乐。在他看来,小陈老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哪怕只是上两天课,也会找到花名册,然后对照过往的成绩,一一进行针对性指导。每天晚上都是下半夜熄灯。整理花名册的同时,小陈老师还会在上面做备注。说实话,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冲击力很大,很大。溪龙乡中学原来的教学方式,基本是照本宣科,没办法,真正的优秀教师,哪会来他们这旮旯。好老师都在县里、市里、省里。他们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岁,接受的都是老一辈的教育。“是这样的,我想做一次家访。”李杰将笔记本推到他的面前:“这几个学生的家里,我想去看看。”低头扫了一眼笔记本,看到上面写着的六个人名,唐校长开口道。“我能问问为什么吗?”“在翻看成绩单时,我发现这几个学生的功课下降的很快。”李杰解释道:“之前我在其他学校也发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我想去这些学生家里看看,找找其中的原因。”“最后,再进行总结。”“哦。”唐校长点头道:“是这样啊,小陈老师,我能跟着一起去吗?”“当然。”李杰笑道:“唐校长你对学生家庭比较熟悉,有你陪着的话,工作更好做。”商定好明天家访的事,李杰又给教育部门回了一个信。他会在溪龙乡多留几天。理由嘛,开个课题。跟踪走访乡镇中学学生成绩快速下降的原因。搜集足够多的样本,然后写一篇报告,再根据原因,进行讨论,商量解决的办法。既然是跟踪走访,肯定不是一枪头的买卖。未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门回访。就跟那些纪录片一样,跟踪回访时间长达几年。…………次日。李杰跟唐校长以及一位年轻教师一起踏上了家访的路,一共六个学生,预计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家是白龙村。走访结果跟李杰预想的差不多。还是钱闹的。对方已经准备辍学了。所以,考试什么的,根本无关紧要,黄翔既没有想过读大学,也没有想着出门干活。而是遵循家里人的安排。种地,干农活,挣钱娶媳妇。既然碰到了,李杰当然会劝一劝,黄翔过往的成绩不错,跟对方聊了一会,虽然黄翔比较内向。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如果继续上学,好好读书,未必不能考个大专,或者大学。不过,他家里人并不怎么支持。十五岁的孩子,搁在村里,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可以当成年劳力,家里多一个人上工,就能多一份收获。接下来几家,情况都大差不离。有人是被动,有人是主动。这些学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这是70年代,不是千禧年之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位于农村的学生,不会想那么多。家里怎么说,那就怎么做。其中一个学生,他们家甚至给他找好了媳妇,让他明年就结婚。这种情况,搁在这年月,其实很常见,别说是这会,就是十年后,二十年,一些偏远地区也时有发生。对此,李杰没有盲目硬劝。有些家庭条件还可以,学生意愿比较强烈的,他会劝一劝。不得不说,搬出教育部门‘专家’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那些条件实在太差的,他没有这么做,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哪有钱供孩子读书。救急不救穷。这种情况,李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顶多给他们出出主意,打开一下思路,让他们多关注上面的政策。后年,小岗村模式的风,大概就会吹向全国各地。虽然指靠种地,挣不了大钱,但包产到户总比之前的模式要好,更能激发社员的动力。又过了一天。李杰跟唐校长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家。白鹤村。也就是骆玉珠的家里。一进村里,李杰就围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糖的味道。白鹤村跟陈家村一样,也种甘蔗熬糖。“唐校长,你好,你好。”他们刚到村口,村支书就迎了上来。“这位就是省里派下来的专家吧?”“真年轻。”唐校长板着脸道:“别看小陈老师年轻,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去年高考,他一个人就教出了18个大学生。”“大学生知道吧,天之骄子,以后都是国家干部!”听到这话,村支书心中一震。我滴个乖乖。这娃娃,这么厉害?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成了省里的专家。“没有,是他们学得好。”李杰笑着道:“老师再好,学生不积极,那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