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感言

在不经意之间,就已经走到了这本书的华彩部分,也是最后的第六卷:天将欲明

还是蛮感慨的,这本小说就这样慢慢地走到了这个部分,也是我耗费精力最多,查阅资料最多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提出的观点以及历史论据:

古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三朝北盟会编》、以及宋人笔记如《东京梦华录》等

社会史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等

政治史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南宋史稿》等

以及已经出现的一些出土文物、墓葬考证

但考证毕竟只是考证。

鉴于本文已有“安西都护府”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真正地掌握了亚欧大陆中心:从黑水城到条支海,也就是从今天的内蒙古西部,包括一部分蒙古国疆域,直到波斯湾,这样辽阔的疆域,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真正地掌握了地缘政治概念里所谓“世界岛”的庞大帝国设定。

似乎在本文里出现任何不科学的设定都变得科学起来了!

所以在行文过程中,还是有无数挪动了历史设定的内容,比如说胡铨其实1148年(即文中的绍兴十八年)才移居到吉阳军,所以理论上不可能和赵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而在1148年的春天其实刚刚开过一次春闱,而在1149年绝对不可能再有一次春闱等,一律都是小说的必要处理,也是剧情的需要。因为篇幅的限制不会一一地在文中指出,因为改动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QAQ

所以希望各位考据党高抬归贵手,看在它其实还是本武侠小说的份上且轻喷。

但是还是很欢迎有理有据的讨论!!!!!!!尤其考据的!!!!!!!!

最后,其实我这本小说一直想写成类似于七侠五义、包公案那种公案小说,所以接下来的朝堂里也不会缺少案件的踪影。

最后的最后!

打个广告:我有个读者群,群号是795967855,欢迎各位大佬进入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