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照片背后的秘密

秋枫赶紧取下美孚灯罩上的遮光旧报纸,刚把那张被烤得散发出焦糊味的旧报纸扔进纸篓,目光瞥到才擦拭干净的王怡照片时,忽然心中一个激灵。他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来,一把抓起照片,放在鼻尖处嗅了嗅,又对着灯光照了照。

照片上除了还有点饺子味,秋枫当然闻不出什么;对着灯光瞧了好大一会儿,除了依稀见到点上面没能完全擦拭干净的痕迹外,也发现不了什么。可这时的秋枫,心情却激得得难以自已,他几乎可断定,他已经找到了王怡留给他的秘密,因为他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王怡离开前,刚进入深秋,霜降的第一天。本来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好味道小吃店混晚餐的秋枫,在还没到放学时间的课间,走廊上偶遇了王怡,王怡表情很自然地邀请秋枫到她寝室吃晚饭。

那天是秋枫换上秋装后觉得最寒冷的一天,王怡亲手做的一盘热腾腾的饺子驱走了秋枫心头的寒意。两人边吃边聊间,秋枫正兴致冲冲地和王怡说着二战时的历史,王怡忽然对秋枫提到的谍战故事感了兴趣。她听了好久,忽然神秘兮兮地对秋枫说,有朝一日她也来模仿一下,看看秋枫会不会像故事里的特工那样机灵。

虽然心中难抑激动,可他也没敢急于试验。毕竟这照片是不是有秘密,那只是他的猜想。而且由于这件事压在心上太久了,几乎成了他的心病,如果试验下来,照片上什么秘密也没有,那对秋枫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是他无法接受的。

也不知他深呼吸吐纳了多少次,心绪慢慢平息的秋枫,端坐在了美孚灯前,伸出右手食指,蘸上小碟子里的醋,慢慢地在照片的背面细心地涂抹了起来。醋很快就挥发干净,只是接下来的一步,对秋枫绝对是个艰难的选择。

如果他的判断有误,那等于是无形中毁了这张照片。只是好奇心与强烈的自信心,让他最终还是下了决心:哪怕把照片烘得泛黄,他也能阿Q式地自我宽慰解释成是岁月的沧桑,还多了一份复古怀旧味。

他把照片凑近美孚灯的灯罩,细心地来回移动,尽量使得照片能均匀加热。不一会,当照片上出现了一截禇黄色的痕迹时,秋枫不由得一阵欢呼。他的自信心这时瞬间爆棚,因为所有的猜测都对了,王怡留给他的这张照片,为什么与别的照片不一样,果然是另有玄机。

那天恰巧是霜降,王怡不时地夸奖秋枫的博学,竟然知道这么多有趣的轶闻。受到了鼓舞的秋枫,眉飞色舞地说到了谍战,更是得意地告诉王怡,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物品,也都可用来作为密写的材料。他之所以说到这个,是因为那天吃饺子时,王怡午餐时还有半碟菜放在桌上,那是半碟颜色墨绿却已经被凝脂冻住的炒大蒜。

秋枫告诉王怡,由于条件限制,好多特工会就地取材制作密信。不管是新鲜的大蒜还是蒜头,只要挤出里面的汁水,在空白的纸上书写,就是一封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密信。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想到这方法的,而且密信写完后,蒜汁很快就干了,密信上也不会留下什么异味,这时只要用醋涂抹密信,再加热烘一下,密信的内容便会奇迹般地显示出来。

在期待与紧张中,秋枫手中的照片背后,清晰地露出了一段禇黄色清秀的字迹:“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这句诗,它的成名之处,倒不见得是有多么好,能让它被世人记住的,是因为由于这句诗而引出的一桩满门抄斩的悲剧。

清雍正年间,翰林学士徐骏颇有才名,只因为人清正,且恃才傲物,因此引起了同僚的嫉恨。徐骏因写过“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同僚告发,说成用“明月”怀恋明朝,用“清风”影射大清,“蓄意诽谤朝廷”。

雍正皇帝虽然毕生辛苦操劳朝政,大刀阔斧地改革,绝对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但也正因为他革新旧弊,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因此朝廷中暗中有许多势力勾结在一起欲推翻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因此而多疑,他本以为徐骏此诗只是文人的无心之过,可忽然想到了徐骏给他呈上的奏章里出现过一个错字,便立即开始怀疑起了徐骏是不是真如他人告发有“反清复明”之意。

徐骏喜欢喝酒,有一次趁着酒兴给雍正皇帝写了个折子,没想到酒后失误,在奏章里他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狴,兽名,犭同“犬”,俗称“反犬旁”,可见嘲笑之意)。于是雍正大怒之下把徐骏革职,查抄徐家。

徐骏曾作过一首《清风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有一天徐骏晒书,风吹动了书页,他便脱口吟道:“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徐骏因奏章之事触怒雍正,本也罪不致死,大不了被抄家革职流放。可那些嫉恨他的同僚见机会来了,怎么肯轻易放过他?于是有人突然想到了这首《清风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摆明了就是蔑视夺了大明江山的清廷是没教化的野蛮人吗?雍正这下怒不可遏了,立即下旨以大逆不道罪把徐骏满门抄斩。

王怡费尽心机,俏皮地在照片上留下这句诗,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验证秋枫曾经说过的谍工密写趣事?秋枫绝对不会这么认为,因为他知道王怡是个心思细腻且很有才情的女人,给秋枫留下这诗句绝对是另有深意。

秋枫最怕的就是王怡是用这诗句来嘲笑他,但这想法一闪出来立即被秋枫排除了。毕竟秋枫虽然刚来小湾镇工作才半年,但已经才名远播。王怡最欣赏的也恰恰是秋枫的才气,她怎么可能会耻笑秋枫浅薄无知?

联想到王怡曾经说过她对不起秋枫、利用了秋枫等等诸多细琐的往事,以及王怡寝室后那段残破的围墙,秋枫脑子中灵光一闪:这不就是王怡在向秋枫暗示,那个经常骚扰她的人是谁吗?

虽然凭这句诗,秋枫无法把它和学校中哪个人联系起来,但他已经坚信,这绝对是王怡留给他的重要线索。显然,校外的人,应该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王怡如果遭到骚扰,早就可以报警了,二也是因为她给秋枫留线索,那说明此人是秋枫认识的。秋枫想来想去,王怡留线索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她欣赏秋枫的才智,临走时俏皮地给秋枫设了个局;同时也说明,王怡一直不敢明言,说明她忌惮这个经常骚扰她的人。

既然无法猜透,那就索性不去猜测。这也是秋枫一贯的处事原则,遇到麻烦事时,直接搁置一边,这样才能调节好心情,许多疑难事,或许在无意中就得到了解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新年就过了。还没到正月半,学校已经重新开学,秋枫也回到了他的寝室。在新学期第一次教师大会上,史校长当众表扬了秋枫上学期的工作实绩,并亲自把本应由会计经手的奖金送到了秋枫手上。

只不过史校长接下来笑眯眯地由刘教导宣布的课务安排,让秋枫有些大惑不解。秋枫没想到,刘教导竟然给他安排了做高三班主任。这在小湾中学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事,虽然小湾中学是以初中部为主,另设了几个职业高中班,职高班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高三班毕竟还是要参加对口单招的,不要说是高三班的班主任了,就是一般的任课教师都感觉压力很大。

像秋枫这样的新教师,理论上是不放心让他带这么重要的班级的,这正是秋枫疑惑和惶恐不安的地方。刘教导在教师大会上宣布,小秋老师的能力有目共睹,在上学期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校领导研究决定由秋枫来挑这个重担。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涉世未深的秋枫也有点飘飘然了。连平时和他很不对眼的教研组长也一反常态,当众热烈地向秋枫表示祝贺。于是,在全校教师热烈经久的掌声中,秋枫欣然接下了这使命,甚至激情四溢地发表了一通类似于保证书的演讲。

新的学期,为了理想,更为了责任,也是想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秋枫真的拼了,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三班级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上。他几乎是以校为家,很少出校门,把好味道小吃店老板娘惹急了,几次三番地跑到学校找秋枫,要求秋枫赶紧定个和沈芸论婚嫁的日子,秋枫也都言辞不详地支吾了过去。

可不曾想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有次秋枫正在上课时,居然意外地被父母叫出了教室。自从他正式参加工作以来,父母还没一人到过他学校,更别提是两人同时到来。秋枫跨出教室的这一刻,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