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刘墉待欲擒故纵
话说和珅安排好一切,自觉得意,然而,既然都是国之栋梁,都是苦读圣贤书数十载,都是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就都不是省油的灯。树欲静而风不止,和珅所做的一切,恰恰让刘墉感觉到阿桂和王杰的弹劾绝不是空穴来风。
市井之事往往就藏在市井之中,刘墉来到两淮地界,一路易容算命打尖,民风之朴素,总是让他随处都可以发现感动,而不论小康人家,还是穷苦人家,赠予他的饭菜总是索然无味,打听后才知道,此处盐比粮贵,人比盐贱。
一日,刘墉来到扬州地界,不论世事如何变迁,这里永远都是那么的繁华,唯一让人奇怪的是这里的饭菜依然是索然无味,就连酒家饭庄桌子上的油盐酱醋,也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唯独缺了盐的存在。
刘墉坐在一家看似不错的小馆里,要了一碗米饭,两个小菜,米饭自然是没有盐味的,不想小菜虽然精致却也是没有盐味,刘墉多日不曾正常的吃过一口有盐味的饭菜,早就浑身无力,四肢浮肿,只想吃口正常的饭菜,平衡一下体内的微量电解质,要不自己就要废了。
“小二,给拿点盐过来,我北方人,口重。”
小二热情的跑到刘墉的面前,说道:“知道客官就觉得盐淡,其实,菜里根本就没有盐。”
刘墉纳闷的说道:“为什么呢,知道你们南方人吃盐轻,不过也没有听说有根本不搁盐的习俗啊。”
只见小二无奈的说:“客官不要介意,我们这里加一勺盐是需要再加十文钱的。”
刘墉诧异的的说道:“天下奇闻啊,我刘某人行走江湖十几年还第一次听说,在饭馆里吃饭,菜是不加盐的,加盐是需要再交银子的,真是欺负我们外地人啊,不像话。”
小二非常诚恳的说道:“客官,您一定是误会了,我们店里这样的规矩也是这几年才有的,实在是盐比粮贵,人比盐贱啊。”
刘墉已经是好多次听到“盐比粮贵,人比盐贱”这八个字了,看来在两淮地界,盐这个生活必需品真的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呐。
“小二,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二面带难色,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问你话呢,你这小二,怎么这么无视客家的需求,这简直是黑店嘛。”
说着站起来就要摔盘子碗,附近的食客急忙过来劝。
“这位北方来的兄弟消消气,其实这个地方饭菜和服务都是不错的,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就不要难为这位小二兄弟了,我这里还有一点盐,交个朋友,我请您吃了。”
“不要,我来这酒家吃饭,为什么要委屈了自己,还要别人施舍给我盐吃,成何体统。”
小二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子,应该是天天都要受这样的委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便不由分说的嚎啕大哭起来。掌柜的一看场面要失控了,急忙跑过来说道:“客官,客官,今天饭菜免单,盐不要钱,您消消气,消消气。”
刘墉好像疯了一样,就是不妥协,掌柜的也是没法子了,只能说道:“客官您说,小人应该怎么做您就满意?”
刘墉想了想说道:“告诉我盐的事究竟怎么回事,我就不闹了。”
“客官还是饶了小人吧,您说,您要多少银子这事就了啦?”
刘墉表现得特横的大声说道:“不要银子,你们的盐道衙门汪老爷都在京城下狱快砍头了,你们还这么横,太不像话了。”
刘墉的一番话就像是一声惊雷一般,酒肆里所有的人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全部站起来,兴奋又胆怯的看着刘墉,想问什么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一言不发。刘墉看到这一切,心里暗暗高兴。
“谁给我叫来这里管事的知府大老爷,就说当朝一品大学士,钦差大臣刘墉请他过来。”
这时,有的胆大的客人小心翼翼的走到刘墉的面前轻轻说道:“这位先生真的是京城来的晴天大老爷?”
刘墉四平八稳的坐在椅子上说道:“如假包换。”
说着刘墉从包裹里拿出自己的官衣,朝着众人抖了抖。
有懂的人大声的说道:“补子是鹤,是大官儿,掌柜的,快叫人请知府老爷去吧。”
掌柜的还是有点犹豫,不过在众人的催促下,他还是差人请官老爷去啦。
刘墉叫掌柜的拿过笔墨纸砚,让众人将关于盐如此贵的情况一一说明,并记录在案,一众人又带刘墉来到个人经营的盐市,所有盐市的食盐都是一吊钱一斤,就这所有掌柜的都说根本不挣钱,还拿出了在盐道衙门采购盐的凭据,原来他们采购一斤盐需要800文,按照一吊钱1000文算,做生意人吃马喂的,200文的利润确实是不挣钱,凭据上有官家的大印,这么贵的食盐价格,一定是有人在中间捣鬼,有采购凭据在,谁也抵赖不掉。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说着生活不易的时候,只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有人悄悄的说道:“知府大老爷来啦。”
只见一位瘦小却精干,三十岁左右的官员快步跑到众人面前非常庄重的说道:“请问哪位是刘墉刘大人。”
刘墉从人群中钻出来,微笑的说道:“本官便是,你可是扬州知府刘麟?”
年轻官员快步走到刘墉面前跪倒在地,大声说道:“卑职正是扬州知府刘麟,刘麟拜见刘大人。”
刘墉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皇上口谕,刘麟接旨。”
刘麟估计从来没有接过皇上的圣旨,跪到哪里不知如何是好。刘墉使劲的咳嗽了几声,示意刘麟赶快接旨,刘麟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又拜了下去。
“着扬州知府刘麟为汪如龙案副钦差,望你全力配合钦差大人查清此案,钦此。”
“奴才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墉一看这刘麟就是个初出茅庐的主,很是喜欢,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办大案就是需要这样的青年才俊,没有太多顾虑,也没有太多关系网的牵绊,一心只想建功立业。
“刘麟呐,起来吧。”
刘麟急忙站起来,毕恭毕敬的对刘墉说道:“卑职愿听刘大人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墉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赴汤蹈火,你和你的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