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推背之图》1
自从圣帝尊给我讲解了《马前课》,我一发不可收拾,又迷上了谶书,谶读[chèn]。谶书就是记载预言并会应验的书。一般人们公认《*》是排名第一的预言书。
再在梦中遇到圣帝尊时,我便请祂给我讲解《*》。
圣帝尊说:“这类预言书都差不多,不是已经给你讲解过《马前课》了吗?虽然《马前课》就一点点内容,但已经把历史进程的大方向定好了。《*》只是丰富细节。”
我说:“我觉得《*》更为详细,请给我讲讲吧,让我过过瘾。”
圣帝尊说:“你都有《宇宙通鉴》了,还琢磨这些做什么?况且以你的悟性,你自己完全可以领悟。我提示你一下,要解读《*》,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改朝换代一定会记录,另一个是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一定会记录。《*》平均每30年为一象,建议你看67象的《*》。”
我说:“67乘以30,大约2010年左右,如此算来,是从唐代一直记录到公元2600年左右?”
圣帝尊答:“并没有这么长时间,因为有的时代社会变革少,重大事件少,就会记录得少,《*》一象就可以达100多年,如果社会变革频繁,节奏加快,尤其是21世纪以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加速进步,《*》一象顶多也就是10年左右。以此来计算以后的时间,也就再过一百多年,到公元2150年左右,《*》中所有的图就会全部应验,人类就可以实现大同世界了。”
我说:“嗯,我懂了,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变动也挺频繁,倒不是因为科技使社会进步加速,而是因为动不动就换皇帝、换国号,所以不到几年就是一象。”
圣帝尊说:“嗯,你挺有悟性,我已经提示你了,你自己参悟吧。”然后祂从我梦中消失了。
好吧,我自己闭关研究了一段时间。现在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由于本书作者能力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第一象
诗:
自从盘古分天下,
龙争虎斗百事悲,
万代兴亡难书记,
且就武后定玄机。
图说:一王者端坐,一手托日,一手托月。
意:地球诞生几十亿年了,大陆分裂、漂移发生过很多次,地球上出现过多次形状不同的整体陆地。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亿年前所有的陆地组成最后一个整体陆地叫盘古大陆,大概呈方形。
盘古开天辟地,应该读作“盘古开,天辟地”,上古时代,“天”就是月球,离地球很近,悬停在盘古大陆上空。4300年前,尧统治盘古大陆的时代,月球远离地球,远离导致方形的盘古大陆裂开,当时天倾西北(地轴倾斜)、地陷东南(陆地漂移消失在海平线下),全球大陆剧烈漂移引发海水倒灌陆地上千里,大部分剧烈漂移的陆地海拔600米以下全部被淹没,这叫洪水海潮。全球气候剧变,某些植物灭绝导致动物迁徙,从此地球上出现了新气象、新环境,而“天(月球)”则日高一丈,渐行渐远变成了月亮。
盘古开、天辟地后来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说,因为道教没有创世神,就拿来装点门面了。盘古成为了创世神。这个传说并不是指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因为那时候并没有人类,怎么会有传说?
自从盘古大陆分裂后,中原大地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过去、现在、未来会有很多很多历史事件,用书本很难一件一件详细记下来的,但是现在可以简单地预测一下,用图把以后的重大事件表现出来。那么,现在就要从武则天开始一步一步讲了。
第二象
诗:
江中鲤鱼十八尾,
片片只落流水中,
子子孙孙二九人,
三百年来少一纪。
图说:一共十八条鲤鱼,还立着两口剑,有一剑穿刺一条鲤鱼,鲜血四溅。
意:概括唐朝气数。
十八尾鲤鱼,子子孙孙二九人(二乘以九),指李唐王朝只有十八位皇帝,江山流传不到300年。准确的来讲是300—12(一纪)=288年左右。
第三象
诗:
当堂女子本姓武,
手执金符坐中土,
身着霞光五彩衣,
自秉金锤击金鼓。
图说:一妇人戴金冠,坐金殿上,一手擎着鹦鹉,一手击鼓。
意:一个女的,叫武则天,她会自立为王当女皇帝。
武则天,生于624年,死于705年。山西文水县人。十四岁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由才人升级为昭仪,然后升级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在这个时期,她改名为“曌”,全名叫武曌。因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来,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定洛阳为首都,并把洛阳改叫神都,不过马上武则天就病倒了,病得很严重。总理张柬之乘机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因此复辟,恢复了唐朝。
武则天是中国夏朝以后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死后立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女人,她打破了很多旧的观念。
第四象
诗:
拟将社稷乱分离,
怎奈天宫十八枝,
赖得忠臣火边犬,
方能复立旧唐基。
图说:一架钟,有一个人,右手拿一枝火把,左手牵着狗。
意:钟,是指忠臣。火边犬,“犬”旁加“火”,为“狄”。人就是“仁”。
历史进程是改变不了的,十八个李唐皇帝,是天定的,是定数,是任何人都打乱不了的。在忠臣狄仁杰帮助下,李姓又夺回了王位。
狄仁杰生于630年,死于700年11月15日,山西太原人。比武则天小六岁。
691年九月,61岁的狄仁杰成为国家总理。后来被奸臣陷害,关进了监狱。平反后当了县长,697年,67岁的狄仁杰再次当了国家总理。
狄仁杰不怕武则天,敢于直话直说,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辟李唐王朝,当了皇帝。李显之后,唐睿宗李旦继位。后来李旦禅位给自己的三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第五象
诗:
銮luán铃击鼓进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丧金环。
图说:山上有一鹿,鹿身上有鞍。还有一女子仰卧在地上。
意:山,鹿,鞍,安禄山,安史之乱。丧金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在兵乱中死了。
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区总司令为安禄山,他以反对杨国忠和帮助皇帝清除腐败的名义,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首都——长安。
其中,在潼关的战斗,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守方错误估计形势,没有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攻方把守方诱出固若金汤的大本营,直到把守方诱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潼关历来是各朝代最重要的关口,失去潼关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半的天下。
潼关失守后,叛军很快就要打到京城(首都)了,唐玄宗李隆基赶紧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四川成都),途经马嵬wéi驿(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中央警卫团的所有人,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
还没等李隆基及其他高层领导反应过来,场面一下就变得不可收拾,警卫团的警卫人员马上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及他的妻与子。
杨国忠确实该死,他靠他妹妹杨玉环,当上了国家总理,别看名字叫“国忠”,其实是个大大的奸臣,只管给自己的家人捞好处。腐败透顶!他反而还诬陷忠臣,说别人贪污腐败,贼喊捉贼。
唐玄宗看了当前的情势,赶紧顺水推舟说杨国忠应该杀,本来他想的也是养肥了再杀。现在杀了正好。但唐玄宗认为杨贵妃没有罪,想赦免杨贵妃。问题是现在所有的人还不解气,认为杨贵妃是祸国红颜,都认为安史之乱的主要根源是在杨贵妃这里,不杀杨贵妃不足以慰军心、难振士气。
如果唐玄宗不听警卫人员的话,这些保卫他的人就散伙了,这可不行,唐玄宗在不得已之下,赐杨贵妃白绫一条。
最终,杨贵妃被勒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第六象
诗:
黄头人起乱中国,
非青非白亦非黑,
川田十八无人耕,
到处父南并子北。
图说:一黄色鸱鸮[chī][xiāo]在树上,树下有无数死人(尸骸)。
意:安史之乱在763年结束,之后,唐朝的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百年后,863年,就到了穷途末路。
话说,唐朝末年,山东有一个人叫王仙芝,他贩过私盐(重大违法),经常出没于江湖,他于874年聚众数千人造反,成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
“川田十八”就是“巢”。鸱指鹞鹰,鹞子翻身、鲤鱼打挺在武术用语中形容翻身灵活,鸱寓意为造反、翻身。鸮还指猫头鹰这类有脸盘、眼珠不能转、但头能转动270度的鸟。综上所述,就是黄巢发动农民起义,要翻身当家作主人,战争惨烈,杀人不眨眼、杀人无数。
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
878年,义军被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王仙芝在突围中不幸战死。于是众兵推黄巢为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
880年十一月十七日,黄巢义军攻入洛阳。十二月一日,义军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这时候皇帝早就逃跑了。于是黄巢登上皇帝宝座,自己当了皇帝,建立“大齐”国,大赦天下。一方面因为算改朝换代,另一方面死了很多人,是个重大历史事件,所以《*》会记录。
唐末农民战争前,经过估算,当时唐朝全境人口大约为3300万人。战后全国人口大概有2000万人,超过1000万的人口在近半个世纪的王仙芝、黄巢起事以及藩镇争权战乱中丧失。
民间有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一人也难逃。”这句话一方面是说有很多人死于战争,另一方面是说死的都是该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黄巢在起义准备阶段,同藏梅寺的和尚卞绿结为兄弟。在起义前,黄巢就藏在古宿州的藏梅寺,同卞绿和尚商讨起义的时间、地点、方案。
准备起义的那天,黄巢对卞绿和尚说:“兄长,为起义能顺利进行,我今天要祭刀。”
卞绿说:“你祭刀,我总觉得有些害怕。”
黄巢说:“哥哥,我祭刀你怕什么?”
卞绿说:“不知怎地,我老是觉得心惊肉跳的。”
黄巢说:“那你就躲一躲吧,我祭完刀你再出来。”于是卞绿和尚就出去躲了。可他躲到哪儿都觉得不安全,最后看见寺前有棵大树,里面是空的,他躲了进去,觉得很安全。
黄巢在寺前耍刀,耍得呼呼生风,滴水不透。他一边耍刀一边琢磨,看有什么地方可以祭刀。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一棵树,用来祭刀最合适。
于是黄巢对准树,用力一刀砍去,“咔嚓”,树断了,喷出鲜血把黄巢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卞绿和尚和树一样,拦腰截断,死于树中。为此黄巢很伤心。这件事正应验了“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一人也难逃。”的谶语。人们说,黄巢是天上的武曲星,因误放了地狱里的魔鬼而被玉皇罚下界来。
地狱共有魔鬼八百万,都投胎成人了。而卞绿和尚就是看地狱门的官吏,所以卞绿和尚必须先死。以后黄巢每杀一个人,卞绿就关进地狱一个人,决不滥杀一人。
没过了多久,分散在各地的原唐朝各军区司令们收罗残兵败将,缓过劲儿来了,前来讨伐黄巢,要报仇血恨。
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兵败,和儿子黄皓率残部流窜,没想到在湖南中了当地土豪邓进思的埋伏,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黄巢及从众竟然被杀,唐末农民起义也就随之结束了。
虽然黄巢被镇压了,完蛋了,但唐朝也没几天好活了,也快完蛋了。
第七象
诗:
其中有个赤猿猴,
篡位寰区祸作头,
刚了征南又征北,
日光闪闪上金楼。
图说:有三颗明珠,摆成“品”字的样子,有霞光三道冲天。
意:黄巢有一个部下,叫朱温,把朱温比作赤猿猴,是说他非常地猾头,大大的狡猾。眼看黄巢快完了,朱温于是脱离黄巢建立的大齐政权,归降唐廷,唐皇帝赐其名为“朱全忠”。他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三颗明珠,霞光三道,这里的三是指朱温有三个名字,换了三种立场。在成语“明珠暗投”中,明珠也是比喻人,比喻转换立场的人。
907年,朱温毒死了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柷,自行称帝,建立后梁。把首都设立在河南开封,当时称开封为“大梁”。
寰区,指京城周围千里内,唐朝首都长安(陕西西安)离后梁首都大梁(河南开封)正好是一千里。
日光闪闪上金楼,就是指登基当皇帝。
朱温曾经要谋害一个叫李克用的人,结下仇以后,有朝一日,李克用的儿子把大梁灭了国。后面的图里会讲。
第八象
诗:
秦川得入何曾坐,
父子东西爱空弓,
却缘天使一二人,
并时收东一时破。
图说:一王骑马领兵过桥,一人迎面用箭射他。
意:912年,朱温被亲儿子朱友珪所害,终年61岁。
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亳州营妓。朱温本来镇守宣武,他到宋州、亳州扩大地盘时,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一妓女陪侍,使妓女怀孕。朱温离去后,此妓差人告诉朱温生一男孩,朱温大喜,这个男孩就是朱友珪,后来被朱温接到身边。朱友珪长大后,和他爹一样狡猾。
朱温还有一个养子,叫朱友文,多才多艺,而且年长,朱温很喜爱朱友文。朱温心里很想立朱友文为接班人,虽然并不是亲生的。这让亲儿子朱友珪很生气,于是谋害了他父亲。
秦川得入何曾坐,秦川指陕西,唐王朝的首都在陕西,以前皇帝的宝座还空着,朱温还没有来得及去参观视察就被杀了。
父子东西爱空弓,就是父子意见不合。弓是权力的象征,对于父子俩来讲是空的,都没有坐稳皇帝的宝座就被杀了。这不,朱友珪刚当了皇帝,就被他的弟弟朱友贞(朱温第四子)发动政变干掉,朱友贞随后即位,就是后梁最后一个皇帝。
第九象
诗:
中州坐卧何曾静,
河朔十光周武盛,
呼叱天子作吾宗,
剑戟相持几时定。
图说:一个胡人身在云中,就像在天上飞,下面有木履(唱戏穿得那种)。
意:这一象是讲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他的父亲叫李克用。
李克用,沙陀族(胡人),独眼龙(一只眼),颇有海盗头子风范,他是唐朝的山西军区司令,辖区为山西中南部,因剿灭黄巢有功,被封为晋王。李克用一心想要恢复李唐王朝。可惜的是,908年就病死了。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当然也是胡人,他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率兵灭了后梁。他觉得唐朝皇帝姓李,自己也姓李,干脆自己当皇帝算了,反正天下还是李家天下,于是李存勖在923年建立后唐。
第十象
诗:
龙蛇相斗三十年,
一旦红光只在天,
上得天堂却游戏,
东京百万入秦川。
图说:一人穿红袍,腰环玉带,站在上面,下面有一黄面人跳舞。
意: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打了三十年仗,当了后唐皇帝以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
李存勖自幼喜欢看戏,也喜欢演戏,他当了皇帝以后,不但宠爱一些演员,还常常亲自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这就是“上得天堂却游戏”。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秘书的谗言,冤杀了一个大将。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
李嗣源死里逃生以后,心想:“我是李克用的养子,和你李存勖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也不是外人,你竟然要杀我?干脆我把你杀了算了。”于是,当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攻首都(河南开封)。
李嗣源的部下石敬瑭作为先锋率先攻入首都东京。由于这段时间战乱纷纷,百万难民逃到了陕西。“东京百万入秦川”就是说这个事件。东京就是河南开封,又名“大梁”“汴梁”“汴州”“汴京”。
有个叫郭从谦的,是演戏的演员,他被李存勖提拔到中央警卫团工作,在李嗣源的军队打进京城以后,他乘乱杀死了李存勖,正应了俗语“戏子无情”。
国不可一日无君,李嗣源很快自立为后唐皇帝。
第十一象
诗:
赤猴年间胡汉乱,
汉似胡人胡似汉,
改头换面不一般,
只得汾河秋水畔。
图说:一胡人坐石上,一王者下拜。
意:933年,李嗣源病死。李嗣源的一个儿子李从厚继位当了皇帝,李嗣源的另一儿子李从珂任陕西军区司令,李嗣源的部下石敬瑭任河北军区司令。
李从珂发动兵变干掉兄弟李从厚,自己当了皇帝。这个时候,石敬瑭也有了当皇帝的野心,被皇帝李从珂觉查到了。
当石敬瑭知道皇帝怀疑自己时,赶紧装病,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皇帝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皇帝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谋反做打算。
936年,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说要调动工作,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对自己不利,如果安抚让自己留任就说明李从珂对自己没有加害之心。(后来反腐打老虎也是这个套路,先调动其工作,看似升官,其实是从有实权的正职变为没实权的副职,然后将其拿下。)
李从珂却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免得夜长梦多。”李从珂就下令派石敬瑭去其他地方工作,这一下就刺激了石敬瑭。
当时44岁的石敬瑭为了和后唐对抗,慌不择路地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自己做了儿皇帝,建立了后晋。“一胡人坐石上,一王者下拜。”就是说这事。其实石敬瑭也是沙陀族(胡人),胡人拜胡人。
石敬瑭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留下百世骂名。因为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
石敬瑭有个部下叫刘知远,人如其名,确实有远见卓识,他曾劝石敬瑭:“你称臣就可以了,把对方当爸爸就过了,太过了。如果多给点钱财,对方肯定会出兵帮助,用不着割让领土给他们,就怕以后成为大祸根,后悔就来不及了。”
石敬瑭没有听刘知远的,仍然一意孤行。契丹皇帝当然非常高兴,立马派出军队援助石敬瑭的后晋,把后唐给灭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流传了1200年的国宝“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用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制做,是历代帝王的身份证明,象征“受命于天”,如果失去就代表“气数已尽”。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后来朝代用的传国玉玺都是假货。
第十二象
诗:
一个真人受天配,
总领群胡来即位,
母子号泣丧英雄,
猛火中间方能对。
图说:有一个房子(代表中原)着了大火(战火施虐)
意:
前文说了,936年,后晋建立,后唐灭亡。正如石敬瑭的部下刘知远所说,契丹不知道满足,通过灭后唐的战争检验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后,契丹也想把后晋灭了。
942年,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后晋皇帝位。石重贵登基后,决定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耶律德光很生气。
耶律德光生于902年,是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二儿子,契丹的第二位皇帝,经常东征西讨很有能耐。
944年,42岁的耶律德光派契丹军队攻打后晋,双方在交战中互有胜负。
945年,契丹军队再次南征攻打后晋。后晋皇帝石重贵亲自领兵出征,打败契丹。
947年,耶律德光调动全部契丹军队南征,后晋军队的司令官投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契丹军队很快进入后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石重贵全家被俘虏(母子号泣丧英雄)。耶律德光在汴京宣布辽国成立。成为了辽国的开国皇帝辽太宗。
后晋的山西军区司令刘知远得知首都沦陷、皇帝已死,为了收拢残部、凝聚人心、号召天下,他在太原称帝,仍以后晋皇帝为名。同年(947年)年底攻入首都,赶走辽国军队,建立后汉。
五代十国是以当时时代视角记录的历史事件,其实应该是十一国,把辽国也算上,因为辽国也是在中原建立的朝代,和其他十国没什么区别。《*》认为,只要在中原登基改朝换代就必须记录,没在中原登基称帝的就不会以主视角记录。因为唐太宗当时就是这么问《*》作者李淳风的:“我朝以后,中原又都诞生过什么朝代,这些朝代是什么情况,发生过什么大事。”
第十三象
诗:
百个雀儿贴天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内有一个跳破足,
大梁城里见骑驴。
图说:山上有数十只雀飞过,有一只折足不飞。
意:辽太宗耶律德光因中原人民武装反抗,辽军死伤很多,再加上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因此辽太宗发出“没想到中原人民如此难以统治”的感叹后,决定率辽军北归,回老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谁不说俺家乡好?俺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辽太宗念叨着,一心想回到山西之北的老家。
“百只雀儿贴天飞”,就是说辽太宗不敢从山西走,因为山西有后汉刘知远截断退路了,而且正向首都杀来,所以辽军要回家只能绕道河北。
公元948年初,辽太宗耶律德光带兵回家途中,走到了今天的河北栾城,得了一种病,高烧不退,他不听私人医生的劝告,坚持用女色泄火退烧,所以很快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九十九个过山西,内有一个端破足,”山上有数十只雀飞过,有一只折足不飞掉下来了。指辽太宗死在半道上了,回不去了。
辽国太后接到报信后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当时是夏天大热天,要保存尸体很难,一位军队的厨师出了个主意,把皇帝用做“菜”的方式进行保存!
北方游牧民族杀了牛或羊以后,一时吃不完,会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类似腊肉,这样在夏天也不会腐烂。辽太宗就这样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做成“菜”的皇帝。
而此时,从太原起兵的后汉刘知远早已经率大军南下,乘虚攻入大梁城(今河南开封,也叫“汴州”““汴梁”“汴京”),建立了后汉。
有了辽太宗的前车之鉴,后来金国皇帝也没敢到中原定都长期滞留,只是劫掠一番,拿了好处就走。因为这个原因,《*》中记录金国的故事是以宋朝为主视角,而记录辽国是以辽国为主视角,因为辽国是在中原建立的,在中原的改朝换代都会记的。
第十四象
诗:
亲族杀去尚何疑,
岂识河边赤帝儿,
矫诏一军人尽泣,
园中只有石榴枝。
图说:一石榴树上有石榴一枝
意:石榴(刘),枝(知),园(远)。刘知远,山西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本来是后晋石敬瑭的部下,在辽国南下攻打到后晋都城(河南开封)时,(山西的)刘知远率军断了辽军的退路,收复了一些失地。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但还是用后晋的名义号召天下,948年,刘知远率军攻入大梁城,才用后汉的国号取代了后晋。后汉正式成立。
第十五象
诗:
赶得和尚过河无,
河南拱手是姑夫,
等得姑夫坐中土,
嫔妃卿相皆成奴。
图说:一女子头上插一枝花,有石碑三面,还有一小石碑。
意:这一像在说后周开国。
948年,刘知远死了,他的儿子刘承佑登基,成了后汉的皇帝,但是新皇帝由于太年轻不能服众,为了立威而屠杀功臣。
后汉有一个军区司令,叫郭威,经常被新皇帝猜忌,被迫造反。听闻郭威反了,新皇帝杀掉郭威在京城的全部家属,郭威的亲儿子也全死了。只有带兵在外的郭威和他的侄子柴荣幸免遇难(柴荣叫郭威姑夫)。
手握重兵的郭威在951年推翻后汉,血洗京城,后汉皇帝的“嫔妃卿相皆成奴。”然后,郭威建立了后周,史称他为后周太祖,因为占驻中原(河南地区),所以算正统政权。
刘知远的弟弟,新皇帝刘承佑的叔叔,刘崇,一直在山西太原留守,当他听说后汉被后周取代了,于是在951年建立北汉割据政权(不算正统政权)。20岁的杨业(杨家将的始祖)是北汉的将领。杨业是山西太原人,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后来成为北汉军长级别的大将。28年后,后周被宋取代,北汉这时也撑不下去了,向宋朝投降,51岁的杨业成为宋朝的军区司令。
第十六象
诗:
圣朝天子日日精,
十年枯木一枝荣,
生得霞光如月影,
不需甲马生三城。
图说:一束柴内有一枝柴生有新叶子。
意:枯木就是“柴”。
这一像说周世宗柴荣。上一像里两次提到的姑夫就是说建立后周的郭威,因为柴荣的姑姑就是郭威的老婆柴氏。柴荣从很小就和姑夫郭威在一起,被当作养子。
柴氏曾经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妃子,李嗣源死后,柴氏被父母接回家,回家途中遇上郭威。柴氏与郭威一见钟情,死活要在一起。柴氏父母劝道:“你是嫁过皇帝的人,再嫁时最起码嫁个*级的,嫁个无业游民算什么!”柴氏不听,坚决嫁给郭威,并且带大量财产支持郭威创业,成为郭威的贤内助。所以后周王朝是郭柴两口子共同缔造的,郭威如果有儿子,按道理会传位给儿子,但是巧了,他没有儿子,于是传位给柴家人。954年,当了三年后周皇帝的郭威病死,他的侄子柴荣登基继位,成为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被世人称为“五代时的第一明君”,他在位期间,每天忙于改革,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大地开始复苏。柴宗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辽国,连克二州三关。
第十七象
诗:
真命何曾搅得来,
男儿岂肯受凶灾,
收功却似缩头主,
举止谋心总是灰。
图说:一船上王者负剑而行。
意:这一象说柴荣之死,因为“柴荣的死”也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界点。如果他不英年早逝,中国历史会重写,就没有宋元明清什么事儿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周世宗柴荣北伐辽国,差不多就快拿下辽国时,他得了大病,于是撤军回京,没多久就病死了,此时为959年,柴荣才39岁,只有五年皇帝命。英年早逝,功败垂成,可惜呀可惜。
柴荣说过:“我要用十年统一天下,再用十年休养百姓,然后用十年建设,就可以得太平盛世了。”他要三十年,但是老天爷只给了他六年时间,这就是命啊,人的命,国的运,都是注定的。哪怕让柴荣多活十年,也可以统一中原,打败辽国,建立一个汉、唐之后的强大王朝。
第十八象
诗:
归王归钱并姓李,
其余次第朝天子,
天然一统付真主,
不负杀戮更全嗣。
图说:一穿王服的人端坐,数个穿王服的人站着拿着圭。圭是王侯举行典礼用一种玉器。
意:周世宗柴荣在逝世前,把儿子柴宗训托付给几个信任的大臣,让他们好好辅佐小皇帝。其中一个托孤大臣叫赵匡胤,他是公安部长,掌管武装警察部队。
赵匡胤,民间俗称赵诳印,说他的皇帝大印是骗来的。这是怎么回事?
960年,赵匡胤散布流言,说北汉及辽国联兵进犯后周的边境,后周小皇帝中计,提拔赵匡胤为三军总司令,让赵匡胤率领大军御敌。没想到,大军在离首都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了哗变,将士们把象征皇帝的黄袍给赵匡胤披上,拥立赵匡胤为新皇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才当了一年皇帝的后周小皇帝很是无奈,被迫禅位给赵匡胤,于是“宋朝”成立了。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军区司令叛乱,因为他们也想当皇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精力,才平定祸乱。从此以后,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他怕还有人起兵造反。于是绞尽脑汁想了一个办法。
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各大军区司令喝酒。吃喝了一会儿以后,宋太祖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当不了皇帝,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军区司令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军区司令们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大家听出话中有话,着了慌,赶紧跪在地上说:“我们不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你们几位,我是信得过的,只是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也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强迫你们当皇帝。你们想不干也不行啊。”
军区司令们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军区司令们如释重负,一齐竖大拇指点赞:“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散后大家各自回家,都在琢磨怎么写辞职信,有个这么写“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请圣上恩准!”
第二天,军区司令们就都辞职了。宋太祖总算能睡踏实了。
这就叫“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兵不血刃夺皇权、夺兵权,应验了“不负杀戮更全嗣”。
宋太祖不但对付武官有一套,对付文官也有“两把刷子”。
有一次,宋太祖在听取某个大臣汇报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个好办法,传旨在官帽后面两侧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后来,这个长度又加长了。这样一来,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想并排坐着、挨得很近的悄悄谈话就很困难了。
搞定了文官武将,赵匡胤就能安心地睡觉做皇帝了吗?不能!他兄弟要对他下手了。
第十九象
诗:
十一卜人小下月,
兄弟子孙继不绝,
两位郎君贪慕道,
骑龙跨蛇上天阙。
图说:有六间小房相对,中间有一小房,内有一大房三间,有一猪在内。
意:这一象是宋朝气数概括,宋朝皇帝一共十八个,但是比较奇怪,因为这些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兄弟的子孙后代。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的母亲是杜太后,她在临终之际问赵匡胤:“你是因为什么能得天下、当皇帝的?”赵匡胤:“祖宗和太后您的恩德与福荫。”太后说:“回答错误!我来告诉你,是因为周世宗传位给幼子,你欺侮人家年龄小,夺得人家孤儿寡母的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以后你不要传皇位给你年龄还小的儿子,要先传给你弟弟光义,让光义再传给你儿子,你儿子再传给光义儿子,如此循环,皇帝的年龄都不小,别人就欺侮不了,就夺不走赵家皇位。”
两兄弟哭着跪下,表示接受母亲的临终教训。杜太后命人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金柜)之中。这就叫“金匮之盟”。
976年10月19日夜,大雪飞扬,宋太祖赵匡胤命人召赵光义入宫,让其他人退下,两兄弟关起门来一边喝酒,一边说悄悄话,一开始他们还商议国家大事,谈着谈着,气氛就变了。
“听说你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正在悄悄地进行布局?你要干啥?”
“没有此事!”
“有!在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你悄悄地用你的人替换我的人。”
“没有!”
太祖好像喝多了,拿起旁边的摆设,是一把玉斧,瞪着眼,把玉斧往弟弟手里塞,一边说:“你要作皇帝,可杀我而为之!”
烛光把两人的身影在窗户上进行了投影,室外的宫女和太监看到,烛影摇晃中,赵光义站起来,摆手后退,似在躲避什么,清晰地听见玉斧戳地的“嚓嚓”声音。
“你要作皇帝,可杀我而为之!”赵光义一边往后退,一边琢磨哥哥的这句话,突然,惊起一身冷汗,因为他想起一件事……
在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初,召集全国的军区司令一起进京,他赐给这些军区司令每人一匹良马以及一些弓、剑等武器,然后一起出城打猎,并没有带贴身侍卫,只是带着弟弟。他们一起来到荒无人烟的山林中后,赵匡胤下马解除自己随身携带的武器,对其他人说:“此处无人,你们谁想当皇帝,可杀我而为之!”军区司令们听见这句话后吓坏了,立即翻身下马跪拜,而赵匡胤依然在重复刚才那句话,军区司令们连说不敢。赵匡胤此时才缓缓地说:“你们如果真的认我这个皇帝,以后就要对我尽忠,不可再飞扬跋扈。”军区司令们齐呼万岁。心想:“我们哪敢啊,一是怕你有埋伏,二是打不过你(赵匡胤的本领非常高强),三是你弟弟还在,更打不过,四是就算杀了你,其他人也会杀我争做皇帝。”军区司令们口服心不服,后来果然有两个军区司令叛乱,赵匡胤平叛后,进行了“杯酒释兵权”,让军区司令们全部退休疗养。
赵光义心想:“看来哥哥是不想履行之前的‘金匮之盟’了,喝完今天晚上的酒,马上就该让我去退休疗养了。我还年轻,不甘心啊!”于是把心一狠,接过了玉斧……
这时室外的宫女和太监听到太祖大声喊:“你好为之(你好好做皇帝吧)!好为之!(好好做皇帝吧)”然后就没有了动静。历史上称此事件叫“斧声烛影”。
一直到深夜,赵光义才出来,和众人说皇帝已经睡了,不要进去打扰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光义带亲信和大队人马进入皇宫,全部戒严之后,宣布,宋朝的缔造者太祖猝死,自己理应马上即位,并且拿出了“金匮之盟”,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大臣们这时刚来皇宫正要上班,看到这种情况,只得认可,称赵光义为宋太宗。
难道宋太宗以后真要依“金匮之盟”实行交叉传位?他会把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子孙?不会!因为没过几年,宋太祖的两个儿子神秘死亡,其他的都远走避祸,不敢和叔叔争皇帝之位了。
从此,北宋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子孙,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就是杀岳飞的那位,也是赵光义的子孙,但是由于受了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唯一的儿子又夭折了,所以又把赵匡胤的子孙找来当南宋的后续皇帝。
第二十象
诗:
若逢女子上牛头,
有一猖狂上陈州,
家是十千加一点,
那得国乱此中由。
图说:一人坐船中,一女子坐对面胡床上,另有两人执旗和刀。
意:再来说辽国,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辽景宗,他封萧绰(小名叫燕燕)为贵妃,后来又册立萧绰为皇后。
辽景宗因长期患病,由萧绰(萧燕燕)皇后代理军国大事。萧皇后其实就算半个皇帝了。
979年,已经当了三年皇帝的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率军平灭北汉,毁了太原城(的龙脉)。军队没有进行休整和准备就顺势攻辽,企图乘辽国不备,一举夺取辽国南京(今北京),然后再收复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这一片地区)。
辽守军坚守等待救援。接到前线告急求救,萧皇后马上派出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两路精骑兵增援。两路援兵到来时,城中守军也出城杀敌。
辽军反击速度和强度出乎宋军意料,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因为辽军在高梁河(北京西直门外)这个地方大败宋军,所以史称高梁河之战。
情急之下,宋太宗乘驴车狼狈逃走。辽军追了上百里,至涿州才停止追击。涿州离北京70公里(140里)。
此次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中原的步伐,并且在军事上总体开始处于劣势。
第二十一象
诗:
有一女子大英雄,
掌握乾坤在手中,
一朝四海兵戈起,
头上出角是真龙。
图说:一妇人带金冠,手牵一狗。
意:982年,辽景宗死,长子即位,就是辽圣宗,这时萧皇后就升级为萧太后了。这一象就是说铁娘子萧太后,此女也相当于皇帝,可以和武则天相提并论,在某些方面,武则天也难望其项背。因为她心胸开阔,心系民生,发展有思路、有眼光、有魄力,任人为贤。军事才能出众,所以身前身后之事都很圆满。
话说辽圣宗年仅十二岁,太小了,不能服众,所以萧太后摄政,也就是垂帘听政,协助小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后来萧太后自称为“朕”,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处理军国大事,和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986年,宋朝派杨业、潘美、曹彬将兵分三路攻打辽国。
辽国方面,萧太后带16岁的辽圣宗亲至前线,一边督战,一边锻炼小皇帝,她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大败曹彬后,乘胜击败潘美,并在朔州俘获杨业。战争结束后,萧太后励精图治,让国民学习汉文化,辽国从此进入盛世。
再说杨业,他被俘后拒不降辽,绝食三日,饿死,后人以其事迹编演成杨家将的故事。杨业就是杨家将里的杨继业,潘美就是故事里的奸臣潘仁美。
第二十二象
诗:
但说逆贼八州起,
妖气立志同群止,
分明取得缘稽脱,
却命天子换新志。
图说:一人乘船,背着一剑(有御驾亲征的意思)
意:这一象在讲重大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997年,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宋真宗赵恒登基。
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这娘儿俩率大军南下攻宋,真是母子情深、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要知道,这时候辽圣宗已经三十多岁了,铁娘子萧太后还是放心不下。
辽军势如破竹,深入宋境。这时宋真宗赵恒怕了,想南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之下,也壮起了胆儿,御驾亲征,到澶州督战。
宋军看到皇帝来了,士气大振,竟然在澶州城下射杀了辽国名将萧挞览。
由于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
宋真宗一看有门儿,他本来就不想打仗,于是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个大事件,开创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时代。宋辽两国有好几代人,从生到死没见过打仗。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
这也是一个备受后人争议的事件,历史书上都说宋签的是不平等条约,吃亏了。其实,是闷声发大财了。甚至可以说,宋用货币战争大胜辽国,这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事。
宋真宗秉承的理念就是送钱消灾,“只要不割地(免得背骂名),能讲和,辽国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和气生财,只要不打仗,就能安心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得好了,送出去的钱算什么,很快就搜刮回来了。没想到辽国要的财物折算下来连三十万两白银都不到。而且还有意外之财,宋通过和辽做生意,每年不光把送出去的三十万两赚了回来,另外还赚了几百万两。况且都不用打仗,要知道以前每年和辽国作战的军费开支都三千万两以上,占大宋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小半,这个支出省了可就是省下大钱了。
宋对辽还有文化输出,说不好听点,叫文化侵略。
后来宋对金也采用同样的方法,金马上就虚弱得不行了,被蒙古打败。蒙古人为什么能打败宋?因为当时的蒙古不吃这一套。
第二十三象
诗:
谁知奸雄有萧墙,
幸有寺人弓且长,
天道未亏人道正,
又曾甲戈乱离方。
图说:园内一石榴,一官人在墙内打树枝,有三军人在墙外打树枝。
意:这一象是在说当时的格局。
辽、西夏、金在墙外互相打,练级。宋在墙内打小怪练级,剿匪,收服各个山大王。相对而言,宋朝没有重大的对外战事。
第二十四象
诗:
二十鼠子好人伦,
人无右手信无人,
都被泽州秦叔宝,
自然天使又中兴。
图说:三人金甲伏剑,一猴伸出手,三猪跑走。
意:这一象是在说北宋中期。
自从宋真宗和辽国签订了和平协议以后,后来的宋仁宗、宋英宗朝代没什么战事。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宋神宗赵顼[xū],他属鼠,20岁当皇帝。宋神宗出生当天,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聚集成云。“二十鼠子好人伦”就是说的他。
在宋神宗统治时期,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本书作者认为,宋神宗的成就主要在宗教方面,他继承了宋代前期统治者的各项宗教政策,同时又实施了许多新的宗教政策,使得道教在神宗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推动道教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宋徽宗时期道教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
当时还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叫程颢(hào),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圣人,真正的学习,就是为了做圣人,为了金钱、权力等而学习,不如不学习。至少,受过教育的人可以明白事理。宋朝有如此人物,真的是得到了老天爷的格外垂青,“自然天使又中兴”就是指很多人才都来帮宋神宗。
第二十五象
诗:
上得高楼五七年,
都言欠一不成天,
走尽作归小可月,
成败皆凭日下安。
图说:一小儿头戴乌纱帽,腰有玉带,身穿红袍。
意:这个小儿就是指北宋蔡京。
蔡京从宋神宗赵顼时当官,经历了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直到宋钦宗赵桓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相当于他给三四个主席当过总理),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这种承上启下的人物,值得《*》一书。
这一象看似说蔡京,实则是说宋朝的一个特殊时期,即蔡京所处的时代,是打压国内农民起义的时代。中国五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的梁山好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梁山头子宋江接受招安,带领兄弟们充当朝廷的鹰犬,打击其他的黑社会、黑势力。到最后,宋江一杯毒酒下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所有的黑势力都被朝廷收拾了。
五大名著?对!《宇宙通鉴》排在第一。
第二十六象
诗:
值金胡人送天道,
天子闻说拍手笑,
背天笑里暗藏刀,
不觉金刀却中掉。
图说:一黄云之上有一红日,一猴子伸手指云和日。
意:宋忙于安内,金国却在攘外。
1120年至1125年,用了五年的时间,女真人建立的金国通过三大战役灭了辽国。
金国以少胜多,用两万人马击败辽国七十万人马。就好比日和云,云的范围虽然大,但日出云散。
第二十七象
诗:
两朝天子笑欣欣,
总领群臣渡孟津,
拱手自然难进退,
欲去不去愁杀人。
图说:两王者穿王服坐毡帐里,如泣如笑。哭笑不得。
意:靖康之难。
金国打败辽国和西夏,崛起之后,把目标转向了宋朝。
1125年底,金国攻破宋朝防线。
1126年初,金兵包围宋朝首都,今天的河南开封。久攻不下,打道回府。
1126年底,金兵卷土而来,再次兵围宋京城。
1127年初,金兵攻破宋京城。
金兵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当然会记。
第二十八象
诗:
这个黄河运儿昌,
唐禹伊周及霍光,
终日悄悄莫可测,
姓名纪日奏清皇。
图说:一香案前,有人戴乌纱帽参拜,二胡人在旁边侍立。
意:1127年三月,金兵在北上回金国之前,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把持中原,相中了宋大臣张邦昌,金人威胁张邦昌,如果不登基就杀大臣,血洗宋朝首都汴京城。因此张邦昌被迫改朝换代,建立大楚国,做了32天的大楚国皇帝。金国掳走皇帝和大臣,退兵之后,张邦昌就脱下帝袍,去除大楚皇帝号。两个月后,张邦昌从开封到杭州投奔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