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伟大理论》上
二号宇宙创造者附体为古往今来的圣贤进行学习,这天他接到了圣帝尊的指示,让他穿越到21世纪初,给人类证明“最近一次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发生在4300年前”。
二号宇宙创造者心想:“我尊敬的圣帝尊阁下,你都做不到的,我岂能做到?”
圣帝尊道:“你还是试试吧,证明了这个,就可以证明‘神’的存在,就可以让人类敬天畏地,重拾信仰!功德无量啊!”
二号宇宙创造者只好硬着头皮四处收集证据。然后写了一个论文。
最近一次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发生在4300年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数十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发生过很多次陆地漂移(普通的漂移),也出现过很多次形状各不相同的整体陆地。而最近一次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特殊的漂移)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只要确定了这个时间,所有的上古之谜都可以破解。
人类考古发现,喜马拉雅山脉既有海底的地层,也有陆地的地层,有好几层。有的地层有陆地动物的化石,有的地层有深海动物的化石。说明那里经历过很多次海陆变迁(不止是一次两次),形成各种地层。化石在各地层形成后,在最近一次突然的地质事件中,被顶了起来。
中国的藏族有个民间传说,讲喜马拉雅山脉的诞生。说很久以前,那里是大海,有一天,从海里来了头巨大的长着五个头的毒龙作恶,天上的五个仙女下凡镇压毒龙,最后仙女们化为五座山峰守护西藏,即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作神女峰。这个传说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有了人类、有了文明、有了藏民以后的事,而不是几千万年几百万年前的事。
科学家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和大陆漂移有关系,印度大陆漂移,嵌入亚欧大陆,陆地之间相撞、挤压,然后形成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藏族民间传说说明当时大陆之间相撞比较剧烈,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速度很快,尤其那五个最高的山峰几乎是“瞬间”形成的,至少是一两代人就可以见证的地质变化。
青海和西藏都属于青藏高原,2002年,在中国青海的喇家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倒扣的陶碗,里面是4000年前的面条。由于陶碗倒扣而且被洪水物质覆盖,这碗4000年前的面条才得以保存下来。4000年前的某一天,在现青海民和县喇家村附近,一个数十人聚居的部落正聚在一起吃饭,突然间一场大地震将所有房屋摧毁,而伴随而来的泥石流将所有人埋在了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表示:“喇家遗址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史前灾难现场。”遗址被发现时,数座房屋内保存着因遭遇灾难而突然死亡的人骨。有一位母亲佝偻着身体,张开双臂紧紧抱着孩子,“那种舐犊情深的感情甚至可以穿越几千年来到我们面前。”
这么突然地剧烈地发生,究竟是什么地震?这是印度大陆和亚欧大陆相撞带来的地震!这是什么洪水?这是大陆之间的海水遭到挤压涌上陆地形成的洪水!通过对遗址中的骨骸、瓦砾堆和沉积物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法测量,得知洪水发生在4000年前,假设剧烈地大陆漂移发生在4300年前,那就说明印度大陆由快到慢漂移了两百多年,然后在4000年前撞上了亚欧大陆。
德国科学家用计算机进行气候模拟发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在公元前2300年(4300年前)左右经历过一次剧烈地气候变化,在随后300多年的时间里,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夏季的气温升高,几乎没有了降雨。这种气候变化使很多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曾经遍地生长着的野草和矮灌木林没有了,迫使那些活下来的物种向其他地区迁徙。
人类考古进一步发现,全球所有的古文明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同时出现了中断和衰落。澳大利亚科学家内尔·托马斯在《公元前2300年的黑云》一书中指出:“埃及、巴勒斯坦、约旦、马耳他、爱尔兰、英国和中国所在的这些地区,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重大的灾难大约在同一刻发生,远古活跃的部落突然衰亡,他们的社会组织突然崩溃并发生混乱和灾难”。明确提出全球性的大灾难在同一刻发生。
公元前2300年左右,盘古大陆分裂,陆地剧烈地漂移带来海啸,持续很多年的海啸又带来无数次的海潮,比洪水还猛。海浪冲刷着内陆地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种稳定的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叫洪水海潮。低地和平原地区遭遇洪水海潮冲刷,海水倒灌上千里,大部分剧烈漂移的陆地海拔600米以下全部被淹。
20世纪,美国学者哈普古德提出地壳位移理论并出书,书中讲,几千年前由于某种未知原因,全球的陆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天)突然剧烈移动,经历巨大的地震和海啸后,形成新的世界版图。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此书写序言:“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咨询我对他们尚未发表的观点的看法。不用说这些观点大都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哈普古德先生的第一封信却令我大开眼界。他的观点如此朴实无华,又如此新颖独到,如果能进一步得到证实的话,在所有与地壳历史相关的研究中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也认同:大陆漂移分两种,一种是普通情况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动两厘米左右,移动速度和人类指甲的生长速度差不多,所以人们不易察觉。还有一种是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剧烈地漂移,可以引发地质大灾难,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整个地球的陆地格局!
哈普古德是哈佛大学硕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受雇于美国信息中心(后来分为战略服务办公室和中央情报局,脑子不行、认知低、信息分析整合能力差的人是进不了信息中心的),接触了大量的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在人文学院重点学院、斯普林菲尔德大学、爱达荷州立大学、英国大学任职,负责教授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人类学、经济学、科学史。哈普古德在1960年发现了一张古地图,上面明显地绘出了南极洲大陆,以及南极洲上的河流轮廓,如今这些都被覆盖在厚厚的冰川之下。哈普古德在书中对南极洲为什么直至公元前4000年才被冰雪覆盖的原因和过程做了简洁的说明,还讲述了许多其他地球科学的异常现象。
其实,最近一次全球陆地剧烈漂移的时间接近哈普古德提出的公元前4000年左右,准确地来讲是公元前2297年!除了非洲没有怎么动,其他大陆都漂移了。融化的地幔岩浆就像陆地下面的润滑剂,使各大陆地的起始漂移速度都很快,剧烈移动了几小时到几天,地幔岩浆慢慢冷却后陆地就平稳漂移了。平均速度为一秒一毫米,一小时四米,一天一百米左右,一年36公里,亚欧大陆几十年就漂移好了。印度大陆漂移了两百多年,美洲用了三百多年也漂移好了。中美洲有一部分因为漂移时间最长,漂移了五百多年,散开了,后来形成了马来群岛。
由于地幔岩浆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对各大陆的润滑程度也不同,各大陆地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格陵兰和南极大陆。
格陵兰地区向地球北极漂移时,在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就从比较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为极度严寒的极地气候。大量本来属于温带的动物们被“速冻保鲜”,后来人类考古发现这些动物胃里的食物都还没来得及被消化,都是温带的草本植物。1986年,加拿大考察队在北极发现了一片化石森林,其由温带树木构成,其中有许多树木并没有石化,而且有的树木就像被人刚砍倒一样,存在软木质的部分。而在北极发现的煤炭,也是由温带树木形成的。格陵兰地区漂移到了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的阻力迅速增大,于是很快就减速“刹车”了。
再来说说南极洲,在南极大陆在漂移时,冲上南极大陆的海水被冻结了起来,又经过4300年的降雪,形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极洲的陆地平均海拔为410米,所以南极大陆全部是被淹的和被冰冻的。由于漂移速度快,洪水凶猛,因此南极大陆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淹没过。南极的企鹅被迫和大洋洲、非洲的企鹅分开,企鹅的天敌都被冻死了,适应能力强的企鹅种群壮大了。当南极洲漂移到了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了冰层的阻力,于是也很快就减速“刹车”了。后来人类发现了史前南极洲的无冰陆地古地图,也发现了南极有温带动植物的化石。
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澳洲漂移了几十年。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漂移了一百年左右,然后分裂,继续漂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大部分遗迹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到了海里,位置在现在的大西洋海底,百慕大地区及其周边。中美洲的一大部分继续漂移,逐渐分散开来形成了马来群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其中的巴厘岛文明令后人惊叹,因为它和玛雅文明就像分隔在太平洋两端的双胞胎文明,其实它们本来就处于同一地区、源于同一个文明。
巴厘岛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有“姆大陆”的传说,姆大陆就是指盘古大陆。原盘古大陆的人看到东面的美洲“沉”了,叫地陷东南,美洲上的人看到原来的陆地沉了,传言为姆大陆沉没了。只是消失在海平线下而已,因为当时的普通人类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
盘古大陆分裂并剧烈地漂移带来的灾难使这些地方的人类文明几乎灭绝,生态遭到极大破坏。陆地漂移时带来了沉没、挤压、海水冲刷,使很多史前文明痕迹被抹去。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地球的陆地在分裂后发生了剧烈地漂移?中国传说“天摇摇欲坠”,新疆神话中讲:“天与地分开以后,因为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不稳定,经常晃动。”墨西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有线索,书中描写大洪水事件时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这句话有点诡异,不是地接近了天,而是天接近了地,当时人们认为地是不动的,而天怎么会动呢?这里说的“天”到底是什么呢?
“天”,就是月球!东西方有很多资料表明,上古时期的天空是没有月亮的,月亮在哪?就在地球旁边,离地球很近,那时候不叫月亮,而是叫“天”,“天”字的最古老的写法就是“人”字上面一个“O”。人们抬头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圆球位于云层之上。
中国最开始和天有关的传说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个传说一开始本来是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说,在周、秦、汉年代,因为道教没有创世神,为了和其他宗教竞争,就拿盘古来装点门面了。本来应该为女娲开天的传说,后来人类进入了男权社会,就用盘古代替了女娲,盘古从此成为了道教的创世神。其实,这个传说并不是指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因为那时候并没有人类,怎么会有传说?
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应该读作“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是盘古大陆,天就是月球(神级外星人的飞船,离地球很近,古人认为月球就是圆形的“天”)。4300年前,尧统治盘古大陆的时代,月球突然远离地球,以地面上的人类的视角所看到的视觉效果,“天”每天抬高三米左右,这叫“天日高一丈”,随着“天”的渐行渐远,“天”就变成了月亮,太阳也不再被遮挡,可以出现在整个白天。
地球是各种物质组合的,曾多次板块运动,陆地发生了多次分裂、漂移、组合,再加上地球多次停转并反方向自转,陆地的内部早就有裂痕存在,在月球远离时,引发地热反应,导致方形的盘古大陆裂开,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挤压,洋流改变,全球气候剧变,某些植物灭绝导致动物迁徙(迁徙范围在地轴倾斜角度的范围之内),从此地球上出现了新气象、新环境。科学家也用气候模拟软件证明4300年前全球发生过气候剧变。
也许,有的人不相信月球远离会引发盘古大陆分裂,但是可以思考一下,每当“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运行到离地球较近)的前后几天,为什么地震现象会增多(甚至还会有大地震)?何况月球离地球很近时,再加上月球中的无线能量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会引发大陆分裂(甚至地轴倾斜)呢?
神话中说盘古的眼睛变成了月亮,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是没有月亮的。“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月球很远了就成月亮了,这和神话里表达的意思一样。分裂在不同大陆的人类,开始创建和月亮相关的历法。
很多洪水记载资料中提到山体垮塌甚至说有造山运动发生,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这样的记述:“大灾变前这里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却出现了几座山峰,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灾变就是大洪水,就是陆地剧烈漂移引发倒灌上千里的洪水海潮,全球性大洪水的故事口口相传,后人把这些故事记载成书,由于传承缺失和地域差异,导致故事越传越偏,逐渐形成了具有各国文化色彩的神话。那些口口相传的精华,言简意赅。有的还是音译!当时的人能听懂,之前时代的人和之后时代的人听不懂。文化断代就是这么来的。另外,还有标点的问题,古人一般写东西没有标点,会让后人对古籍意义产生曲解。最开始写的人知道怎么读,后来看的人不知道怎么读。同一个字有多种读音多种意思,而且还有通假字(音译),究竟怎样读,取哪一种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盘古开,天辟地”就应该这样读写,其中“盘古开”是一个地质事件,“天辟地”是一个天文事件,读成“盘古,开天辟地”则成为一个神话事件。因为史前文明是经历过全球统一的时代的。盘古(Pangaea),也是全球通用的相同读音的词,意思是指整个陆地全世界。盘古大陆分裂后,进入人类神话传说。盘古大陆的传说在中国少数民族(彝族)中一直有流传,传着传着,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
中国传说,4300年前,尧的时代发生洪水,在舜时洪水结束,禹下令让大臣伯益整理《山海图》(后人编译为《山海经》),《山海图》记录了4300年前的整体陆地格局,这是一本“地球使用说明书”,让后人如果再遇上灾难也可以用来参考,什么能吃能用,什么地方有危险,什么地方有什么自然资源。
《山海经》记录的地域范围是史前文明时代全世界的范围!佛教源于史前文明!《山海经》中的方位和佛教的方位可以一一对应,东山经对应佛教中的东胜神洲,南山经对应南赡部洲,西山经对应西牛贺洲,北山经对应北俱芦洲。每大洲分两小州,加上中心小州一共九州,九州就是指盘古大陆全天下。本来应该是十州,有个巨岛也算一州,在5000年前沉没了,那就是被神级外星人沉没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所以禹的时候天下只有九州而不是十州。现在的中国在赤县神州的范围,盘古大陆分裂后,朝代更迭,商朝东迁中原,失去了对其他八州的控制和联系,后人于是在赤县神州之内重新划分九州,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