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加班是第一生产力(求票票支持,感谢)
加班是第一生产力!
工业光魔正在玩命赶工,一周七天、三班倒。
叶华负责数字建模和动作捕捉,卢卡斯负责补拍镜头。
卢卡斯加班到头发都白了,两帮人硬是在一个月内,做完了365个特效镜头,凭着脑子里已有成型的电影,两天内叶华还帮着把片子剪辑出来,这些原本是准备干一年的工作量。
“小卢,你不参加首映式了?”叶华一边跟瘫坐在地毯上的卢卡斯说话,一边画着《星球大战》海报。
“片子我都看过了,还好吧。现在加班加到我想吐了,昨天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已有高血压,我想去夏威夷休息一下,再这样下去我很快就死的,工业工业光魔我已经卖给你。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对两次工作进度。跟你一起工作太恐怖。”卢卡斯摸着满脸胡子笑道。
上次工业光魔有人要辞职,叶华答应给他加工资给奖金,但突然发现这公司是卢卡斯的,既然他们都加了班,那只有找卢卡斯,而卢卡斯大喊没钱只有这么一个破玩意了,大老板你买下来想怎么加公司给奖金都可以,于是两人合计合计,工业光魔作价50万美金卖给了叶华。
“你就对这部片子这么没信心?这是你拍的片子,你自己的孩子啊!”叶华一心两用的认真画着海报油画,昨天那个美院毕业的汤姆画的很粗糙,叶华这次打算自己画一个长5米高6米的超逼真立体油画海报。
“你没看报纸吗?没有一家院线愿意放映我们这部片的,除了你原先买下的梦工厂院线。”卢卡斯把一份报纸递给叶华。
“除了吃饭洗澡,我一直在实验室,一个月来我睡眠一共不超过30小时,哪有时间看报纸。”叶华没有接,继续画着自己的大作。
“听说你那小药丸和神仙水销售量都过亿了,我放弃《星球大战》的商品化40%提成,再给我50万美金导演费我全给你了。”本来拍摄就很累很大压力,叶华每天找他对两次工作进度,给他惹怒了,说真心话,他自己也没看好这部片。
能拿到一大笔导演费,已经很不错了。
放在这个卖小药丸和神仙水的大老板有钱,就随意张开大开价。
卢卡斯开始写《星战》的剧本,是在1973年,电影于1977年5月25日上映。中间这四年,他一开始拿着故事大纲找环球影业要投资,被质疑这是什么鬼,环球影业不想拍。随后找到20世纪福克斯影业,虽然20世纪福克斯影业的小阿兰也不知这是什么鬼,但他们很喜欢卢卡斯上一部电影《美国风情画》,所以给了投钱了。当然,随着电影拍摄,福克斯影业越来越不懂这个年轻人究竟在搞什么,开始有点退缩,于是卢卡斯开出条件:这样,他不要自己那50万美元的导演片酬了,只求电影拍下去,他不要片酬,只要电影的特许经营权以及续集的掌控权。反正觉得这个片不会卖的福克斯影业就这么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当然,后世大家都知道福克斯影业这笔生意亏大了,卢卡斯用50万美元换来不知多少亿美元的星战系列商业价值。
“不不不,你这样很吃亏的,哪一天,如果这部电影火爆全球,玩具和模型大卖,那你亏大去了。”叶华劝道,他清楚记得后世《星球大战》的玩具道具和周边卖得多疯狂,一个月前叶华已经给港岛那边的玩具厂下了5百万美金的单子。
“你就这么看好这部片?”卢卡斯笑道。
“是的,我觉得他一定会火爆,你要知道很多特效都是我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叶华仔细画着,油画里雪娅公主脸上每根汗毛都纤毫笔现。
已经把工业光魔拿到手,叶华真心不想再坑他。
以后他发现了还能好好做朋友吗?
“既然你看好,那就更要卖给你啦,你知道,我那剪辑师老婆跟我一起去夏威夷旅游,她大手大脚惯了,还是多备些钱比较好。”卢卡斯卖可怜道,一秒入戏,果然不愧是大导演。
“好吧,既然你如此坚持,明天我叫我私人律师过来和你签名。以后让你后悔死!”叶华耸耸肩无奈笑道。
“不会的。现在我已经100万美金在手了,天下哪里不能去!哈哈哈。”卢卡斯开怀大笑道。
“……”
……
总的来说,这次在收购KFC、必胜客和福克斯上的一系列操作,完全就是大获成功。甚至其影响力,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合作上,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还能参与《星球大战》的所有制作里,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内心里,叶华对自己的手段多少有些得意,然而就在此时,一朵乌云却悄然而至……
五月的洛杉矶街头,依然是凉风阵阵,而上班的人群路过书报亭,纷纷购买着《洛杉矶时报》。而在今天,财经版的头版头条,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吸引眼球的标题《狂妄者!》。
文章一开始,就点明在前段时间被炒的火热的“狂妄者”——港城过来的数学天才叶华。并且还简单的介绍了事件过程。反正到了现在,事件依然余波未消,叶华三天研究的一氧化氮理论依然没获得哈佛大学的任何学位,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依然对叶华视而不见,并且还时常被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界大拿们围殴,而叶华先生突然消失了一个月,难道是真的没脸见美国人回港城了?
可紧接着,文中就点出了其中的蹊跷。首先,就是生物制药成就上,所有人都笑话三分钟研究的一氧化氮理论势必夺取诺贝尔奖的狂妄,但几乎没人注意到,叶华已经根据此理论开发出两款令全世界争相夺取的新产品——“华哥”和神仙水,虽然是通过直销的方式销售,但高昂的价格还是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买断了货,显而易见,如果不是有真才实学,他这产品从哪里而来?
因此,记者就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这两款药品炒作上,叶华非但获得了难以想象的金钱,而且他手里的医药研究机构,绝不简单。无非是原来的维纳斯公司留下的,根本没被发现,突然被叶华发现了,并获取了专利。
其次,现在的维多利亚突然变成全美皆知,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资不抵债的贸易公司,一跃成为了全美最著名的直销公司。其销售业务的增长,可谓是惊人。而如此有效的广告,世人居然都视而不见?
最后,就是叶华突然在医药界的影响力,俨然就成为“偶然发现”的捡漏者。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记者就有了个很大的疑问:一家一个数学天才赚了大钱,不停变相炒作做了连续多次成功的广告,并且还成功炒作进入了科研界,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又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变成狂妄者了呢?
作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洛杉矶时报》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实这篇报道还是很严肃的,数据内容都很详尽,虽然对叶华有些玩笑的口吻,但那些玩笑基本是善意的。崇拜成功者、崇拜英雄、尤其是崇拜高智商的成功案例,这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大习性。
紧接着,就是《纽约时报》的追踪报道。美国的报界很有特色,具有全美影响力的报纸不少,但全国性的报纸却绝无仅有。一直到70年代巴菲特收购后,全美发行量第一的《华盛顿邮报》出现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纽约时报》和与其媲美的《洛杉矶时报》,他们全都是地方性报纸。
既然是地方性报纸,那么《洛杉矶时报》竟然抢先报道了我们洛杉矶本地的公司,而我们《纽约时报》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纽约时报》报道的角度就有些不同。
在那篇报道中,除了介绍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主要介绍了维多利亚的基本资料。什么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啦,外贸委员会的最早成员啦……,文章最后,突然点出,毫无疑问,维多利亚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就是在公司换手之后,而这一系列的动作,也肯定是维多利亚的新老板所为。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叫YEHUA华人老板究竟是谁?而且很明确,这位华人绝对是华夏人,而且是港英政付统治下的港城人。另外,这位叶华先生真的是来哈佛大学交流作报告的吗?
在正式合同和维多利亚网络国际公司注册文件中,叶华当然只能用自己护照上的真名。顺便说一句,这一次,也是他不止第十次见到自己真实姓名在媒体上的首次曝光。
这样一篇报道,同样引起了相当多的注意。一位来自港英政付的私人老板?并且还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灯塔国搞得风生水起?这绝对就是一件值得学习的好案例。甚至连那位今夜秀节目的约翰尼先生,也为此调侃了几句。
随后,一些洛杉矶的地方报纸就采访了哈佛的校方,得到的回答是无可奉告。美国还是挺注重个人隐私,校方也不会随便透露学生信息。但这样的回答,其实已经等同于公开承认,要不然,校方只要简单的说一句“没有”,还有什么不可以“奉告”的呢?
然后,另一家大报《华尔街日报》也不甘示弱。作为偏向于财经的报纸,当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开始对整个案例进行了全面的“解剖”。
不得不说,能被《华尔街日报》邀请的专家,多多少少都有几把刷子。万事就怕认真这两字,在不断的假设和拼图后,居然真的把整件事复原了八九不离十。
首先就是叶华手中早就有两款产品的配方,现在已经能肯定,维多利亚已经预测到这两款新产品爆火。随后就是神来之笔,在来美之日,一边买入一个有医药实验室又快破产的大公司吸引眼球,把自己的唱片炒热;一边申请专利,一边说进军娱乐圈。又在全世界的学者面前放一个一氧化氮理论的烟雾弹,把药品炒热,突然找一个世界闻名的美人做一个神转折广告,其实赫本返老还童的功效我一直不信的,听说很多人用了一个月,就是那么一点点效果,可能是心理自我安慰。如果之前是静如处子,现在就猛然变成了动如脱兔。
随后,开始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彻底炒作神仙水,并且把神仙水的配额是每天2000瓶,说是什么产能不足。然后利用群众的争抢心理,做了个饥饿销售,赚钱后投资音乐公司进军娱乐圈,一个教科书般的广告炒作。
自此,维多利亚非但起死回生,就成为了突然冒起的直销公司,因为交易流程合法合理,上缴大量商品税,深受消费者追捧,在律师团的申诉下,贸易委员会放弃了对维多利亚公司的控诉。完全成为了商场上的经典操作之一。
随后,开始利用这一事件,对叶华本身进行“英雄人物式”炒作。而维多利亚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全美皆知,其知名度一跃成为了全美直销公司第一!虽然不可能得知维多利亚目前的经营状况,但据华尔街的专家预测,现在维多利亚的公司品牌价值,就绝对不会低于20亿美元。而在几个月前的收购中,纽约政府的公开备案,仅仅是65万美元。
到此为止,其实还没完,成功引导起医药界的大辩论,摇身一变,俨然成为高科技的领军人物之一。可笑的是,维多利亚在医药行业已经相当著名,使得许多人还以为,维多利亚就是家高科技公司,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家直销贸易公司。
可以预见,以后维多利亚在投资高科技企业中,会有多大的便利?甚至融资转型为高科技公司,会得到投资者多大的青睐?
到现在为止,这家维多利亚网络国际公司,早已经把债务还清,肯定又有新的投资方向。而之前叶华就狂妄的说过他要进军娱乐圈,我觉得他不是狂妄,也许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娱乐圈,也许真是高科技圈……
其实后面的这些,叶华真还没想那么多啊!
能赚钱就行,管你什么圈?
哪里有赚钱的地方,就有我叶华持之以恒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