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引水补基

方元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这么能说,从打棍求雨的传统习俗,再延伸到非物质文物的传承保护上,再结合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出结论。

“……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积极保护民俗精粹,将打棍求雨的仪式加以推广,再不济也要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文化村,在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同时,也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方元一口气说话,只觉得口干舌燥,不自觉伸手道:“给瓶水。”

“……哦。”少女一愣,本能地拿了瓶水递了过去。

“谢谢。”方元飞快接过水,打开瓶盖倒头就喝,咕嘟咕嘟几声,一瓶矿泉水立即见底,他才酣畅叹气,感觉活过来了。

这个时候,方元才注意到众人惊异的目光,顿时讪然笑道:“这天气,缺水严重啊,的确是应该求雨。”

众人抬头看看热辣辣的太阳,也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求雨仪式什么的,也就是个花架子,根本没用。”忽然,有人趁机乱入,闯进了摄像机镜头范围内,冷笑道:“按我来说,与其浪费时间求雨,不如引水补基。”

众人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说话的人,身穿传统的大袍,袍前有阴阳图案,后背是八卦图形,头上戴着裹头巾,脚下是一双布鞋,手里还托着一块罗盘。这样的职业,已经非常明显了,分明是个风水师,在民间也叫阴阳先生。

问题在于,人家在弘扬民间传统习俗的时候,这人出来凑什么热闹?

扛摄像机的人也很纳闷,直接关了镜头,眉头一皱,嘴上倒是挺客气:“大叔,我们在拍摄呢,回头要在电视台上播放,你能不能让一让?”

“拍我啊,我有话要说。”那人五十岁上下,肤色黝黑,手大脚粗,应该是做惯了农活的模样。这样的形象,披着阴阳八卦袍,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仿佛民间常说的,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但是他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反而瞪眼道:“你们电视台的,怎么区别对待啊。能拍他们,干嘛不能拍我?”

“朱罗经,你不要捣乱。”

就在这时,一个村长模样的人,立即走出来训斥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你那一套,大家已经听腻味了,不要在记者同志面前卖弄了,让我们村子丢脸。”

从这话中,方元就知道了,那人姓朱,的确是风水师。罗经不是名,而是罗盘的别称。有些地方,习惯把风水师称为罗经师。

不过看情形,这个姓朱的罗经师,在这里混得不怎么样,没有得到村民的尊重。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毕竟民间风水师实力良莠不齐,有人敬重,自然有人嗤之以鼻。

比如方元,受邀从南京飞来徽州,不是照样被人当成了江湖骗子,把他拉到穷乡僻壤的地方扔下,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想到这事,方元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更加坚定信念,还是老实当自己的设计师吧。风水师这行业,起落太大了。得意的时候,风光无限,一但失意,估计就成过街的老鼠,不仅不受人待见,还人人喊打。

就好比现在,那人不愿意走,但是村长叫来几个青年小伙,硬是把他拖走了。

“两位记者同志,你们可以继续了。”

适时,村长笑容满面道:“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这套打棍求雨仪式,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已经创造了一百零八种变化,连续敲打三四个小时,都不带重复……”

采访方元,还有朱罗经的乱入,也只是小插曲罢了。在村长的引导下,两个记者又重新开始工作,一个扛起摄像机拍摄,一个拿起话筒介绍,把村长的话复述一遍。

一帮村民也十分配合,打棍求雨的动作也愈加激烈了,而围观的百姓也是笑逐颜开,一派欢喜热闹和谐的场面。

然而在镜头以外,却是朱罗经黯然失落的样子。他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人理会自己,只得拖着佝偻的身躯,一步一步向外而去。

说起来也是讽刺,同样是作为“封建迷信”,尽管社会环境宽松了,但是风水依旧不怎么受普通人待见,但是求雨仪式却一跃成为传统风俗,受到推广保护。

不仅是打棍求雨仪式,就是其它祭祀活动,以前还属于迷信的范畴,但是时至今日,却是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传统了,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反而受到大家的追捧。

相比之下,风水就有些不给力了,好像见不得光似的,一般是低调进行。一但被曝光,立即受到千夫所指,口诛笔伐……

“难啊。”

看到朱罗经落寞的身影,方元心中暗暗一叹,忽然快步跟了上去。等到走了一段路程,他才开口叫唤道:“朱师傅。”

方元叫了两声,朱罗经才反应过来,回头一看,表情有些迷惑:“是你……有事?”

“总不能开口就借手机吧,好歹也要寒暄两句。”霎时,方元和煦笑道:“朱师傅,刚才听见你提到引水补基,我挺好奇的,能给我说说吗?”

“你想知道?”朱罗经上下打量方元,然后摇头道:“说了你也不懂。”

“未必。”方元淡笑道:“据我所知,引水补基应该是风水学上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引沟开圳、挖塘蓄水、开湖、筑堤坝、造桥等各种方法。其目的就是让残缺不全的风水形势,达到最为理想的状况。”

“咦?”朱罗经愣住了:“你真懂啊。”

“知道一些。”方元笑道:“我记得古代风水书籍上,就有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说将村中一处泉扩挖成月塘,以储内阳之水而镇丙丁之火。又比如说,因为村外来水躁急,则开挖湖塘,缓冲水势,储中阳之水以避邪。”

“这些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例子,更是引水补基,改造风水的典范。”

说话之间,方元话峰一转:“不过这村子,好像没有什么来水、泉眼吧,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朱师傅又打算怎么引水补基?”

“你也是罗经师?”朱罗经有些惊喜交集。

“……算是吧。”方元点了点头,毕竟同行好交流呀。等下借手机打电话,肯定不会被拒绝,说不定还能顺便借点路费,回头双倍奉还。

没错,方元就是在打借钱的主意,不然也不会舍弃一帮村民,直接追上来了。

方元脾气温和,但不代表他没有火气。泥人都有三分火性,更何况被人扔到荒野郊外,坑了一把,他真的很生气,不想联系房东升了,而是想直接返回南京。

他已经盘算好了,等下联系上包龙图,就向朱罗经借点钱,或者借他的银行账号,让包龙图打钱过来,然后立马走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朱罗经热情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欣然跟去。绕行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说起来,朱罗经居住的环境,非常不错。粉墙黛瓦,参天大树掩映,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把半边房子遮盖起来。人走进房子,顿时感觉一阵阴凉,烈日酷暑马上消散了大半。

当然,方元是行家,自然更加清楚,消暑的功劳,一半在树荫,另外一半在于房子本身。这是一栋很普通的泥瓦房,但恰恰就是由于泥瓦结构,才有避暑的功能。

实事求是的说,再豪华的现代化水泥建筑,从避暑的功效来说,远远不及普通老百姓家的泥瓦房。这不是在故意贬低水泥建筑,而是事实。

毕竟水泥建筑,那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以砖头堆砌起来。这样的建筑,在烈日的暴晒下,导热极快,但是散热却很慢。时间一长,就好像是火炉烤箱一样,让住在屋里的人苦不堪言。

与之相反,泥瓦房是由泥砖砌成,泥制的砖头非常笨重厚实,而且能够吸收热量不散发,再配合屋外的几株大树,简直就是能够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

对比之下,泥瓦房无疑是更合适人类居住。可惜呀,人类向来有自虐的倾向,对于好东西往往容易视而不见,倒是很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事物。

此时,把方元引到屋里大堂,朱罗经不好意思道:“家里简陋,你就将就一下了。不要客气,随便坐。”

方元环视一眼,只见厅堂收拾干脆,旁边是个柜子,里面摆了碗筷。中间是桌子,四周围了一圈凳子。这也正常,在乡村之中,厅堂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更是餐厅。现代的一些商品房也一样,客厅餐厅相合,也不再另外区分。

在朱罗经的招呼下,方元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笑道:“朱师傅,你不用客气才对……随便倒杯水就好,茶就不必了。”

“没事,很快!”朱罗经手脚麻利,暖壶有现成的开水,茶盒也在旁边,用开水洗了下杯子,再抓了点茶叶放到杯中,然后用开水一冲,干枯的茶叶立即飘浮起来。

不久之后,如针一样的茶叶,在开水的滋润下,无声无息舒展开了,一缕香就飘逸出来。这就是徽州本地著名的茶叶,黄山毛峰……rs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