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蔡琰出现,杨毅七步成诗!

年轻人,往往定力要差上一些,听到了高官厚禄就在眼前,都很难把持的住。

杨毅却能淡定自如,说明他并不把这一州刺史放在眼里。

“此子无论背景,还是能力,都绝非池中之物,当尽力结交之!”

王允暗暗想道。

杨震的名头一出,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了,再不提为杨毅求官的事情。

诸位大儒只有开始饮酒谈论劝阻董卓进京的对策。

说着说着,终于有了眉目。

太傅提议,在引进董卓的基础上,再拉几镇诸侯作为制衡。

坐在边角的孔融长出口气,忽然开口说道:“我等难得有此一会,国事烦扰,不如来作几首诗词?”

杨彪微微点头,道:“董卓入京,起码还有数月,此时空坐无益,就如孔大人所言吧。”

作诗吟乐,其实也是儒家子弟们爱好中的一种。

杨毅却完全摸不清这些人摇头晃脑的吟唱快感何在……

比起后世的歌曲,实在是太过呆板无趣了。

几位大儒点评往日词赋,推杯换盏,互相吹捧,也是其乐融融。

忽然,司徒大人杨彪忽然指着杨毅笑道:“差点忘记了杨毅在,杨毅贤侄,你文采武功,俱都是上上之选,怎么不来作上一首?”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蔡邕却有些迟疑,抚须道:“杨毅,你如有所得,不妨吟出来给诸位大人评论一番,若是没有,也不必勉强。”

自己的徒弟平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在作诗上面的天赋,做师父的还是很体谅的,他也不愿意杨毅在众位极有声望的大儒们面前献丑。

袁隗呵呵笑道:“不会吧,杨毅你还会词赋?”

言语之间,浓浓的不信。

王允也跟着起哄:“蔡老兄,杨毅才智过人,早就胸有成竹了,快别叫我们苦等了。”

杨毅对蔡邕点了点头,示意没有问题,陷入沉吟之中。

此时,蔡府内室之中。

一个美丽的女子正倾耳相听。

她穿的坦领裙装,领子竖着,身子轻轻一动,修长的脖子下面便露了锁骨的位置。

柔软的衣服丝料像水一般自然下坠,衣服料子就像是挂在上面一样。

这个美丽的女子身材恰到好处,肌肤雪白一片,但锁骨却分外清晰,或是没有赘肉的缘故,腰肢纤细素淡。

加上一身的知性气质,此刻认真倾听的模样更加叫人心动。

听着众多大儒起哄叫杨毅作诗,她好似有些紧张,柔荑抓着裙角,喃喃道:“师兄平常可不爱跟文士一样作诗的,这下可怎么办才好呢。”

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怎么,杨毅沉吟之中,恰好眼角一道余光垂落在内室的帘幕上,仿佛看到了那乌黑云鬓,清纯的脸庞。

那种秀丽温柔,已经美到了极致,完全不是寻常女子所具备的。

“有了……”

杨毅站起身来,众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准备听一听方才一鸣惊人的杨毅究竟能做出什么样的诗词来。

“难道那惊鸿一瞥的美人,就是绝世才女蔡文姬?”

杨毅目中闪过一丝异彩,沉吟不语。

叮!

慧眼识英才技能瞬间发动,一发入魂。

蔡琰的属性呈现在眼前,杨毅看的眼睛一亮。

厉害了我的姐!

蔡琰,武力30,智力92,政治88,统率20,魅力106。

太傅袁隗举起酒杯,呵呵笑道:“杨贤侄,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在座的都是你的长辈……”

杨毅懒得看他,直接往前踏出一步,曼声吟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第一句吟出,袁隗的脸色已经完全的变了。

惊讶到手腕都抖了一抖,酒杯里酒水洒了一些出来。

在座的不少大儒更是连呼吸都屏住,忍不住生起一种想要继续倾听下去的感觉。

“下面几句呢?”

“贤侄,不要藏了,快说出来给我们听听!”

杨毅一边回忆,一边当堂走了七步,朗声将这首词完整吟背了出来:

“山河表里函谷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首词,杨毅一气呵成的吟出,抑扬顿挫,情感激昂。

砰!

袁隗大脑空白,手里酒杯,直接摔倒在桌上,酒水将他华丽的锦袍都侵湿了!

在座的大儒,全部震惊当场。

心胸之间,油然而生一种悲怆沧桑的忧国忧民之情!

兴,百姓苦!

亡,百姓也苦!

杨毅口中吐出来的寥寥几个字,实在太精髓了。

直接道尽了古今天下兴衰之理!

简直是……

振聋发聩的圣人之言!

太傅袁隗本来饶有兴趣的等着杨毅认怂献丑,这时候,忙不迭的擦拭自己衣襟上的酒水。

杨毅居然如此大才!

简直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老脸啊,太丢人了!

不过此时根本没有人关注他惊骇难堪的神情。

杨彪的嘴巴,已经张成了大大的o形,根本不敢置信!

王允、蔡邕等人,也是目露奇光,神情震动不已。

他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品味,完全沉浸在这一首词的情境之中,很久都没有人说半句话。

像郑玄,孔融这些大儒手里的酒杯顿在空中,都忘记去喝酒了。

时空好像凝固在这一瞬间。

此时不装逼,又更待何时?

杨毅环顾四周,淡淡微笑:“这首词叫做过长安怀古,诸位大人觉得如何啊?”

德高望重的大儒郑玄轻轻地叹了口气:

“杨……贤侄,你七步之内,竟然能做出这等佳作,真是数百年来不遇之才啊!”

“妙极,妙极!”

清高自傲的孔融也拍案而起,激动的手舞足蹈,鼓掌大笑:“妙极了,这首词词律虽然奇特,但绝对是千古流传的佳作,老夫服了!”

蔡邕竟然激动到老泪纵横,喃喃念道:“说的好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厅内的其余一些大儒,仍然保持着嘴巴张大的震惊模式。

这首词,说的就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足足传唱了千年,经久不衰。

杨毅清楚记得,还列入了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当中。

当时被老师抓着死记硬背,没毛病!

对于这一阙词,杨毅只是进行了小小的改动。

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东汉首都在洛阳,其中大致的意思,绝对没有减少半分。

格调与时下流行的词律不同,但是其中深浓的忧国忧民的韵味。

这些大儒们,完全能够理解体会。

尤其是近年来近年来天灾人祸。

很多地方发生旱灾,颗粒无收,又被黄巾军席卷,百姓流离失所。

乱世将近的情况,历历在目,更能叫人触景生情。

蔡府内室之中。

那个美丽的身影芳心震动,忍不住晃了一晃,差点没站稳,好在身边的侍女扶住了她纤细的素腰。

侍女嗔怪地说道:“都怪这个杨公子,做一首词,害的我们小姐差点摔倒呢。”

“别胡说了!”

美丽女子却掩住了她的嘴,轻声自语:“唉,师兄平时不爱说话,没想到师兄心怀天下,真好奇师兄究竟是怎么样想出这样诗句。”

她又透着帘幕,偷偷的看了杨毅一眼,俏脸忍不住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