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人,终究还得靠自己
张静修在京城里又一次引发了热议。
因为暴揍朱时清。
那可是五军都督府大帅兼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的儿子啊!
对这种“怪事儿”,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都热衷于议论,乐此不疲。
当官的稍微还好一些,不敢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张家和朱家在京城都是惹不起的角儿。
但吃瓜的平民百姓可不管,就喜欢议论这种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名人。
一个是张静修,背后是张居正;一个是朱时清,被后是朱希孝。
议论起来,多得劲儿!
“喂喂喂,你们知道张静修为什么暴揍朱时清吗?”
“听说是因为朱时清撒谎。”
“屁!你也不去打听打听?朱时清的性子随他爹,但比他爹更本分,老实,会撒谎?不存在的。”
“那是为什么呀?难道张静修是为了立威?”
“立威?找朱时清立威?你以为朱家是好惹的吗?且不说朱大帅自己的身份地位,他们可是成国公之后啊!”
“朱家是牛叉,可如今在京城,谁能比得上张家?都说张首辅是摄政王呢,连皇帝老儿见了他都惧怕。”
“这么说,张静修就是明摆着仗着他爹欺负老实人呗?”
“依我看,是张静修脑子进水喽。”
“切,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论呢?”
“不然,你给个合理的解释?”
“确实,不好解释啊!否则京城里怎会热议不止呢?这朱大帅也是,位高权重,尽管不抵张首辅,可儿子被揍了,总得站出来说句话吧,他可倒好,一个屁都不放。据说呀,昨日上朝他见着首辅,还笑呵呵的,像是压根儿就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还能怎么滴?如今当官的,个个都以张首辅马首是瞻,加上张静修脑子又进水了,难道要与一个脑子进水的计较吗?”
“……”
反正议论来议论去,都觉得但凡有一点人情世故方面的常识和理性的人,都不会干这种事儿。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在“朱希孝”这三个字上,也不能上任第一天就将他儿子暴揍一顿吧?
况且,朱时清只是撒谎,是不是真的撒谎了姑且不论。
管家,撒谎在成人世界里稀松平常,成年人谁没说几句谎话呢?
多大点事儿!
所以,最后都归结于张静修脑子进水了,不然解释不通啊!
无形之中,张静修似乎又宣扬了一番自己的人设。
……
也确实,暴揍朱时清这件事,除了张静修,知道底细的人真不多,只有三个:方岳、朱时清和他爹朱希孝。
张静修都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朱时清,就是为了报复。
朱时清回家,当然将挨揍的原因告诉了他爹。
朱希孝当时听完,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微微一笑,像是得逞一般,来了一句:“儿子啊,这是好事一桩啊!”
然后悠悠言道:“挨完这顿揍,儿子就跟定张静修了,他可是一个奇人啊!日后你得好好表现。毕竟跟着爹,你混得再牛逼,别人也会认为你是沾老子的光。况且跟着爹,只能为你挣功名,却挣不了大钱,否则只能沦为贪官污吏了。”
朱时清理解父亲的用心,只是心中有个疑问:“爹,当日你真的和英国公去首辅家骂过张千户啊?”
朱希孝点头承认:“是啊,但本心也是为了首辅好!首辅这个人很看重功名,当初张静修作出那等荒唐事,首辅心情差到了极点,不然也不会将自己儿子赶出府邸。”
朱时清又道:“可是爹,张千户说你们是去炫耀、讥讽的,就是故意去打首辅的脸。”
“那是英国公,不是爹。”朱希孝否认。
“为什么?”
“儿子你想想,首辅家的几个儿子,个个都很出色;你再看看英国公几个儿子,不说个个脓包吧,可也没人说他们好,都说他们不过是啃着老祖宗的功劳,在京城里吃喝玩乐横行霸道。当时首辅家出了张静修这样一个忤逆的败家子,英国公确实有讥讽之嫌。这一点,你爹也看出来了。”
朱时清轻轻叹了口气,本想责备一句,爹跟着瞎掺和作甚?可事情既已发生,责备也于事无补。暴揍已经挨完了,还是日后多和解多忍让张千户吧!
至少有两点还是乐观的。
第一,爹对张千户的印象似乎大有改观;第二,张千户也只是揍自己一顿出出气,其它方面并没有为难自己。
朱时清向他爹禀明后便去了肖家村。
朱希孝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则是忍不住地感慨:
儿子啊儿子,打在你身,疼在爹心啊!难道爹真想让你跟着张静修挣钱吗?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儿子本分老实,不擅长结交人,以后在官场如何出人头地?看看人家张静修,年纪轻轻,就成为潞王的朋友,而且潞王俨然已经成为他的跟屁虫!
张静修又深得李太后的青睐与喜爱,事业上红红火火,左右逢源,如今在京城,像他爹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儿子啊儿子,以后你得多向张静修学习啊!
这才是爹的本意!
可这些话……让爹如何当着儿子的面说呢?说出来不是伤你的自尊吗?儿子什么都好,可就是太老实了。
殊不知,这是官场之大忌啊!
爹已经老了,总得先儿子而去,总不能看着你一辈子吧?
人,终究还得靠自己!
爹只能帮儿子引到路上,但路需要儿子自己走。
人生该走的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啊!年轻时不多走,那就得年老时走。
……
招募流民的通告,巡城御史王篆已经帮着贴出去了。
报名登记的地点,自然设在肖家村。
这个工作,张静修全权交给朱时清,都没有过去看一眼。
他觉得,以他目前的咖位,若去处理这种事,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实在没必要亲自出马。
但招募流民的一些精神指示,张静修还是对朱时清交代了一番,尤其强调流民的“质量”。简单地说,就是要招募具备干活能力的人,不是收容他们来吃干饭的。
招募第一天。
天还没亮,肖家村村口就是人山人海,乌泱乌泱的到处都是人,有背着行囊的,有拖家带口的,有哭天喊地的……
莫可名状。
据说今天登记报名,不少流民都是头一天晚上赶到这儿的。幸好锦衣卫多,否则都难以控制混乱的现场秩序。
报名登记现场临时搭建了一个半人高的台柱子,就怕人多,到时候争先恐后乱窜一气。
朱时清作为负责人,在一队锦衣卫的前呼后应下登上台。
但场下依然是七嘴八舌乱糟糟的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