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
第21回管夷吾智辨俞儿齐桓公兵定孤竹
---------------------------------------------
话说山戎是北戎族的一支,其国位于令支,又叫离支,它西面是燕国,东南是齐国、鲁国。山戎处于三国之间,常依仗地势险要,兵强马壮,不称臣不纳贡,屡次骚扰中原,从前曾因进犯齐国边界被郑国公子忽击败。现在山戎听说桓公要出兵攻打称霸,便出动了一万骑兵攻打燕国,想切断它通向齐国的道路,燕庄公抵敌不住,急忙派人从小道向齐国求援。
桓公将管仲召来商议,管仲说:“当今南方有楚国,北方有戎族,西方有狄族,它们都是中原的隐患,盟主有责任征服。就是山戎不攻燕国,我们还想灭掉它,何况燕国主动向我国求援呢?”
于是桓公率兵去救助燕国。齐军渡过济水后受到了鲁庄公的迎接,桓公将兴兵伐戎一事通报鲁庄公,庄公赞许道:“您攻灭顽敌,安定北方,别说燕国,连我国也受益非浅。我愿率兵马相助。”
桓公道:“北方路途险远,就不劳君侯远行了,若我军战事不利,再向贵国借兵也不晚。”
庄公道:“一言为定。”桓公告别庄公,向西北进发。
却说令支子密卢领兵骚扰燕界,已近两月,携掠了大量人口财产,这时听说齐国大军来到,急忙撤兵返回。桓公率兵来到蓟门关,受到了燕庄公的迎接慰劳。
管仲向桓公建议道:“山戎得志而逃,未受挫折,我军若就此撤退,山戎兵马必会再次前来,不如借此机会将它彻底消灭,除去这一方祸患。”
桓公赞同,燕庄公请求率燕军为先锋,桓公说:“贵国兵马久战,怎忍心再让他们冲锋陷阵呢,请君率军作为后队,为我军壮壮声势吧。”
庄公又建议说:“从这往东八十里有一个无终国,他们虽属戎族,却不归附于山戎,可以将他们招来,作为向导。”
桓公应允,当即派公孙隰朋携带重礼,前去请兵,无终国主欣然受礼,派遣大将虎儿班率领二千骑兵,前来助战。
桓公又重赏了虎儿班,命他作为先锋。前进了二百里后,桓公发现前面山路险恶,便把燕庄公请来询问,燕庄公说:“此地名叫葵兹,是进入北戎的必经之路。”
桓公与管仲商议,决定将粮草辎重留下一半,储存在葵兹,命令士兵伐木堆土筑起关卡,让鲍叔牙负责把守转运。桓公在葵兹休兵三日后,留下老弱伤兵,只带上精壮人马,兼程前进。
密卢听说齐军来攻,急忙把将军速买召来商议,速买建议说:“齐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可乘其营未定,突然袭击,会大获全胜。”
密卢于是让速买率领三千骑兵分散埋伏在山谷中,只等齐军到来。虎儿班率领前队先到,速买只带一百人马上前迎敌,虎儿班奋起神威,举起铁锤向速买迎头便打。
速买大叫一声:“慢来!”也举起大刀相迎,打了几个回合速买假装不敌,退人林中,一声呼哨,将虎儿班引入林中包围,虎儿班拼死突围不成,所带士卒被截成两段,所乘战马也被敌人刺伤。
正束手待缚,齐国大军赶到,齐将王子成父奋勇将速买杀败,救出了虎儿班。
虎儿班带领狄族残兵,满脸羞愧地来见桓公,桓公鼓励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在意。”又命人将一匹名马赏给虎儿班,虎儿班不由感激涕零。大军向东行进三十里,来到伏龙山,桓公和燕公驻兵山上,王子成父和宾须无各在山下安营,几个营寨用战车相联,戒备森严。
第二天,密卢亲自带着速买,率领一万骑兵前来挑战,向齐军阵地发动了几次进攻,但都被“车城”挡住。到了下午,管仲在山头发现正面敌人渐渐稀少,士卒也纷纷跳下战马,对着齐军破口大骂,于是便拍着虎儿班的肩说:“将军今天可以报仇雪耻了!”
虎儿班领命率兵出城。隰朋说道:“恐怕敌人有什么诡计。”
管仲说:“这个我已料到。”当即命令王子成父率军向左,宾须无率军向右,两路接应,专门捕杀敌人的伏兵。原来山戎人惯用埋伏之计,他们见齐兵坚守车城不动,便将人马埋伏在山谷中,故意前去骂阵,引诱齐兵出营。虎儿班率军冲出,戎兵急忙逃散,虎儿班正追击,忽听到大寨传来了收兵的号令,于是当即勒马返回。密卢初见虎儿班不来追赶,一声呼哨,招引山谷中的人马,正想伏兵合围,突然有二路齐军从侧翼杀出,山戎兵马措手不及,被王子成父和宾须无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这时,速买献计道:“齐国向前进兵,必经过黄台山谷口,我们可用木石将谷口封住,在谷外多挖陷阱,再派重兵把守,就是有百万大军也难以越过。伏龙山二十里方圆内没有水源,齐军全靠从濡水中汲取饮水,如果我们将水流截断,齐军必会因缺水大乱,到那时我们便可以趁乱出击。此外我们还须再派人向孤竹国求援,借兵助战。这才是万全之策呀。”
密卢大喜,依计行事。
管仲见戎兵败后,一连三天毫无动静,心中不由起疑,忙派探子前去打探,不久即有回报,说:“黄台山道路已被截断。”
管仲将虎儿班召来问道:“还有其他道路可走吗?”
虎儿班答道:“从这里到黄台山不过十五里,便可直捣敌国,如果走其他道路,必须从西南绕一大圈,经芝麻岭出青山口,再往东行数里,才能到达山戎老巢,但山高路险,车马恐怕很难通过。”
正商议间,突然有人进来报告:戎兵截断水源。军中缺水,怎么办?虎儿班道:“芝麻岭一带道路崎岖难行,须几天才能走完,若不随身携带大量饮水将无法通过。”
桓公传下号令,命令士卒就地掘井取水,谁先找到水源可领重赏。
公孙隰朋一旁奏道:“臣听说蚂蚁洞穴附近常有地下水源,应当到有蚁穴的地方挖掘。”
士卒领命去各处寻找蚁穴,但却未找到,隰朋道。“蚂蚁冬天怕冷,常住在山的南面,夏天怕热,常住在山的北面。现在是冬天,应该到山南向阳处去找。”
士卒依照隰朋所说,果然在山腰向阳处挖到了水源。水的味道清新甘甜,桓公说:“隰朋可算是圣人啊!”于是把这泉起名为圣泉,伏龙山改为龙泉山。
军中有了水,将士们欢呼庆贺。密卢听说齐军饮水未断,不由大惊道:“难道中原人真有神灵相助吗?”
速买说:“齐军虽然得到饮水,但远道而来,粮草必定有限,我们如坚守不战,他们一旦粮草用完便会自行退兵。”密卢同意。
管仲让宾须无假装回葵兹运送粮草,暗中却由虎儿班领路,以六天为限期,从芝麻岭偷袭山戎后方,其他人马依旧驻扎在伏龙山,准备从正面进攻,为使密卢不起疑心,管仲还每天派兵前往黄台山挑战骂阵。
六天过去,山戎兵并不接战,管仲说:“按日子计算,宾将军的西路兵马应该已经得手,敌人不肯出战,我们也不能再坐等了。”
当即下令士卒每人背上一袋沙土,用二百辆空车在前探路,遇到陷阱壕沟立刻用袋中沙土填平。大军来到谷口,随着一声号令,士卒上前动手将堵塞谷口的木石搬开。
密卢自认为无患,每日只管与速买饮酒作乐,忽然听说齐军杀入谷口,慌忙上马迎战。未及交战,又有戎兵来报,说:“西路又有齐兵杀来。”
速买知道小路已经失守,无心恋战,保着密卢一道向东南逃去。宾须无追杀一阵,戎人驰马如飞,没有赶上,只得收兵返回。齐军大获全胜,缴获粮草车仗无数,并全部救回了被密卢掳掠的燕国百姓。令支百姓见齐军声势浩大,纷纷投降,桓公一一安抚,下令士卒不得杀害已投降的戎人。
戎人很高兴。桓公将投降的山戎人召来问道:“你们国主如今能逃到哪国?”
山戎人答道:“我国与孤竹国相邻,一向和睦相亲,不久之前还曾向他们借兵,国主一定是逃到那里去了。”
桓公又向戎人探问孤竹的虚实和道路。山戎人说:“孤竹是东南方的一个大国,商朝时那里就开始修建城池。从这里走一百余里,有一条溪流叫卑耳,过了这条溪流便是孤竹国界,只是其间山路十分艰险难走。”
桓公对众将说道:“孤竹与山戎勾结,狼狈为奸,既然就在附近,定当出兵征伐。”
这时正好有鲍叔牙手下将军高黑运送粮草到来,桓公命他留在军中听用,又从山戎降兵中挑选出精壮士卒千余人,交给虎儿班,用以补充损伤的兵马。体整三日后发兵攻打孤竹。
密卢等人逃到孤竹,见到孤竹国主答里呵,哭倒在地说:“齐国依仗兵多势众,攻占了我国,请国主发兵为我报仇。”
答里呵道:“俺这里正想起兵助你,只因有病在身,这才迟了几天,没想到你竟吃了大亏。这里有卑耳溪作天堑,深不可渡,俺把溪上木筏全部扣在港中,齐兵就是插翅也难飞过。等他们退兵之后,俺与你领兵杀去,替你收复疆土,岂不稳稳当当?”
大将黄花说:“恐怕敌人自己造筏渡溪,我们应当派兵镇守溪口,日夜巡逻,才能万无一失。”
答里呵道:“敌人造筏,我们怎能不知?”于是拒绝了黄花的建议。
桓公领兵向孤竹行进,没走上十里,只见顽石遍布,草木塞路。管仲命令取出硫黄等引火的物什,放起大火,哔哔剥剥,烧得一片声响。真是草木无根,狐兔无影,火光透天,持续了五天五夜。
火熄灭之后,又下令凿山开道,以便战车行进。众将建议说,山高路险,战车行进太费劲了,不如弃车步行。管仲不许,说道:“戎人的骑兵灵活善跑,我们只能用战车将他们制服。”为鼓舞士气,管仲作了《上山》、《下山》歌,下令士兵传唱。《上山》歌是:“山嵬嵬兮路盘盘,木濯濯兮顽石如梧。云薄薄兮日生寒,我驱车兮上岏。风伯为驭兮俞儿操竿,如飞鸟兮生羽翰,踌彼山巅兮不为难。”《下山》歌是:“上山难兮下山易,轮如环兮蹄如坠。声辚辚兮人吐气,历几盘兮顷刻而平地。捣彼戎庐兮消烽燧,勒勋孤竹合亿万世。”
士兵们唱起歌来,你唱我和,轮转如飞。桓公和管仲、隰朋登上山顶,观看大军在歌声中行进,桓公叹道:“我今日才知道人的力气居然还能从歌声中获得。”
管仲说:“我当日坐在囚车中,怕被鲁国人追上,也曾作歌教士兵车夫传唱,人们唱到有兴致时就会忘记疲倦,所以跑得更快。”
桓公问:“这其中究竟是什么道理?”
管仲答道:“大凡人在身体疲倦时精神也会涣散,而精神喜悦时也能暂时忘却疲劳。”
桓公说道:“仲父通达人情事理,才能这样呵!”
齐军越过几道山岭后,前面又出现一座山峰,这山由一块巨型石壁形成,中间有一条小路,只能容下一人一马,车辆却无法通过。齐军车辆人马顿时堵塞成一团。桓公见此情景,不由害怕了,转身对管仲说:“这个地方如敌人有伏兵,我们必败啊!”
桓公正一筹莫展,忽见前面山洼里走出一个东西,这东西似人非人,似兽非兽,长有一尺有余,红衣黑帽,赤着双脚,它来到桓公跟前怍揖行礼,作出迎接之状,然后用右手提提衣服,转身向山壁中间飞奔而去。
桓公见此大惊,问管仲道:“仲父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道:“臣什么都没看见。”
桓公于是便把刚才所见之事告诉管仲,管仲大喜道:“那个东西一定就是臣歌词中所说的‘俞儿’,俞儿是北方山地中的登山之神,只有霸主王者才能看见。他做揖行礼,是欢迎主公前去攻打孤竹,提提衣服,表示前面有水,用右手表示溪水右面一段较深,是教主公从左面渡过。”髯翁有诗专论管仲辨识“俞儿”的事,《诗经》上说:
《春秋》典籍数就知道,仲父何从识“俞儿”
难道有异人传异事,张华《博物》总堪疑。
管仲又说:“既然有水阻挡,幸而这石壁可以坚守。先暂时驻扎在山上,然后让人去探明水情再进兵。”
探明水情的去了很久回来报告道:“下山不到五里就是卑耳溪,溪水又急又深。原来溪上有木筏可渡,现在木筏已被戎人扣去。但如沿溪向左走三里,水面宽阔而浅,趟过去还不过膝盖。”
桓公拍手说道:“俞儿之兆真灵啊!”
燕庄公说:“没听说过卑耳溪有浅处能过,这大概是神在帮您成功呵!”
桓公又问:“从这里到孤竹国还有多少路?”
燕庄公答道:“过溪往东,先后有团子山、马鞭山、双子山,三山相连,约有三十多里。过了这三座山,再行二十五里,就是孤竹都城无棣。”
虎儿班请求率部先行过溪,管仲道:“从一处进兵,万一与敌人遭遇,进退两难,应分路渡过溪水。”
当即下令军士就地砍伐竹木,用山藤捆绑作为渡筏。管仲将大军分为两队,由王子成父率高黑领一队从右路乘筏渡水,公子开方和竖貂随桓公作为右路后应;由宾须无、虎儿班率一队从左面浅处徒步过溪,管仲与燕庄公作为左路后应,然后两军再在团子山会合。
答里呵在无棣城中不见齐军动静,便派出人马到卑耳溪打探,只见满溪都是齐军木筏,兵马纷纷而渡,慌忙赶回城中报告。答里呵闻听大惊,急派大将黄花带五千兵马迎敌。密卢说:“我在这无功,愿带速买为前部。”
黄花拒绝道:“总打败仗的人,难以共事!”说完上马而去。
答里呵对密卢说:“西北有团子山,是东来齐军的必经要道,请你率兵前去把守,接应黄花,俺这里也随后就到。”
密卢虽口头答应,但心中却对黄花轻视自己十分恼恨。黄花领兵未到溪口就与高黑的前队相逢,两军展开厮杀,高黑抵挡不住,正想下令撤军,王子成父领兵赶到,黄花就与王子成父厮杀,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正当双方斗得难解难分,桓公率齐后队到来,公子开方在右,竖貂在左,分两路将戎兵合围,黄花心慌意乱,连忙丢下所带人马,夺路逃走,五千骑兵,被齐军杀伤大半,其余的纷纷投降。
黄花逃到团子山,被大队人马挡住去路,原来是宾须无徒步过溪,抢先占据了团子山。黄花不敢硬闯,只好丢弃了马匹,扮作樵夫,从山间小路逃走。
齐桓公大获全胜,赶到团子山,与宾须无合兵会师。
密卢领兵刚到马鞭山,前哨报告:“团子山已被齐国大军占领。”只得将兵马停在马鞭山。黄花逃命到此,认是自家人马,便匆匆进入营中,密卢看到黄花大败而归,出言讥讽道:“你这常胜将军,为什么敢单人逃到这里?”
黄花不由满脸羞愧,他向密卢要酒食,密卢只给了他一升炒麦,又向密卢要马匹,密卢便送给他一匹瘸马。黄花非常痛恨,回到无棣城,拜见了国主答里呵,请兵报仇,答里呵叹道:“都因俺当初不听将军的忠言,才导致今日的结局!”
黄花奏道:“齐国痛恨的只是令支,今日只须把密卢,速买这二人杀死,将其首级献给齐君,再向他们求和,齐军定会退兵。”
答里呵道:“密卢穷途末路前来投靠,怎忍将他出卖。”
宰相兀律古一旁奏道:“臣有一计,可反败为胜。”
答里呵急问何计。兀律古道:“我国北边有一个地方名叫旱海,又叫迷谷,是一片戈壁沙漠,国人死后常将死尸扔到那里。白骨相望,白天常常能见到鬼,又常刮起怪风,风过后,人马性命难保,并且风沙很大,使人难以辨认道路,又有毒蛇猛兽横行,人一旦进入,极难脱身逃出。我们若能派人假装投降,将他们引入其中,不须厮杀就管叫他们全军覆没。”
答里呵道:“齐兵又怎肯到那里去呢?”
兀律古道:“主公可领后宫家眷隐藏在阳山,令百姓也全到山谷中躲避,留下一座空城,然后派人诈降,就说‘国主逃到沙漠借兵去了’。齐军一定会派兵追赶,这样他们就非中计不可。”
答里呵听完大喜,黄花请求率兵前去诈降,答里呵就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依兀律古之计行事。
黄花在路上寻思:“若不杀掉密卢,齐国人怎能信我。如能诈降成功,想国主也不会怪罪于我。”
于是便率人马来到马鞭山。此时密卢正与齐军相持不下,闻听有援兵来到,高兴地来接,黄花趁他不备,一刀将他砍下马来。速买见此大怒,挺刀上马来战黄花。两家军兵各为其主,自相残杀,速买见不能取胜,单刀匹马逃到虎儿班大营投降,虎儿班不信,命军兵将他推出斩首。可怜令支君臣,只因兴兵骚扰中原,同日被人杀死,这难道不可悲吗?史官有诗说:
山上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令支住。
燕山卤获今何在,国灭身亡可叹吁!
黄花收编了密卢残部,来到齐营,献上密卢人头说:“我国国主率领百姓逃到沙漠,向外国借兵报仇,我再三劝他投降,他都不听。现在将密卢杀死,请贵军将臣等收留,臣愿做向导,领贵军去追回国主。”
桓公看到密卢首级,不由他不信黄花的话。当即便让黄花为先行,引导大军向前进发,先到无棣,果然是座空城,对黄花更加坚信不疑,桓公怕答里呵逃到别国,便留下燕庄公率燕兵镇守无棣城,自己则带上齐兵连夜追赶。黄花请求率队先行探路,桓公便让高黑陪他同去,齐国大军随后跟进。
进入沙漠不久,桓公与黄花失去了联络,看看天色已晚,桓公正要下令扎营,忽然有一阵阴冷怪风吹过,随后又被一片浓雾笼罩,怪风刮过,人马受惊,乱作一团,许多士卒更因中了恶气倒在地上,生死不明。管仲见此情景,急忙对桓公说道:“臣听说北方有一个叫旱海的地方,里面十分凶险可怕,我担心这里就是,我军不可再往前行进了。”
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话,急忙下令大军后撤,但此时前后队已无法取得联络。带来的火种,见风就灭。管仲保护着桓公后退,同时又下令士卒击鼓鸣金,一是为了去除恶气,二是为了将失散的士卒召回。管仲率兵不知走了多少路,才喜得狂风浓雾消散,天空中露出半轮新月。齐国各部兵将此时也随着鼓声赶到,与桓公、管仲的中军合为一处,管仲到天亮后清点人马,发现大将隰朋下落不明,人马损失无数。幸亏是冬天,毒蛇没有出来,军声喧闹,猛兽也没有出来,不然,真是所剩无几了!管仲见当地地形险恶,没有人烟,不敢久留,急忙下令寻原路撤出沙漠,但此时齐军已失去行军方向,无法找到原路。
桓公心中慌乱,管仲连忙说道:“人们常说老马识途,无终国与山戎地界相连,他们的军马也大多从漠北而来,我们可让虎儿班从他的军中选出几匹老马,让马在前面引路,大军随后跟随,这样我们也许会走出这片沙漠。”
桓公听从管仲之计,用老马领路,左转右拐,这才逃出早海。髯翁有诗写道:
蚂蚁能知水马识途,异类能将困危扶。
堪笑浅夫多自己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再说黄花领着高黑在前面行走,竟向阳山而去,高黑不见后队大军来到,请求黄花暂停行军,黄花不听,高黑心中起疑,勒住马头停止前进,结果被黄花下令抓了起来。见了国主答里呵,他瞒过杀死密卢一事,只说:“密卢在马鞭山兵败被杀,如今臣使用诈降之计已将齐国大军引入旱海绝地,又擒获了齐将高黑,请国主处置。”
答里呵对高黑说道:“你如肯投降,我一定重用你。”
高黑怒目圆睁,大骂道:“我世受齐国大恩,怎能投降你这犬羊之辈!”
又转身骂黄花说:“你将我骗到这里,我一死算不了什么。等我家国君率兵来到,你们君臣国破身死,只是早晚的事!后悔莫及!”
黄花大怒,拔剑将高黑杀死。答里呵调集军队,来抢夺无棣城,燕庄公兵少城空,无法坚守,只得下令派人四处放火,乘乱杀出敌人包围,退到团子山安营扎寨。
桓公统率大军逃出旱海,走了不到十里,就遇到一队人马,派人探看,正是公孙隰朋。于是两军会合,直奔无棣城。路上发现孤竹百姓扶老携幼,奔走纷纷,管仲派人前去询问,百姓答道:“我们国主赶走燕兵,夺回都城,我们是要赶回无棣老家去。”
管仲闻听此言,说道:“我已有破敌之计了。”
于是便让虎儿班率几名心腹军士,扮成百姓,随着众人混入城中,准备在夜间以放火为号,作为内应。虎儿班领命入城。管仲又命令竖貂领兵攻打无棣南门,连挚攻打西门,公子开方攻打东门,只把城北门留下,让敌人作为退路,暗中却派王子成父和隰朋分兵两处,埋伏在北门外面,只等答里呵出城时,截住擒杀。
这时答里呵刚救灭城中大火,招回百姓,又派黄花调集兵马,接着就接到报告:“齐军已将城门围住。”
黄花没想到齐兵竟会来到眼前,大吃一惊,连忙带人登上城门观望督战。等到半夜,城中四处放火,虎儿班率领手下士卒来到城南,把城门劈开,放竖貂率齐军杀入。黄花知大势不好,急忙将答里呵扶上马,寻路逃走,他听说城北没有齐兵,便让人打开北门逃出,没走上二里,只见火把纵横,鼓声震地,王子成父和隰朋两路人马杀来,开方、竖貂、虎儿班等也趁势从后面杀来。黄花拼死抵抗,最后力尽被杀,答里呵被王子成父活捉,宰相兀律古也死在乱兵之中。
第二天天亮,桓公来到无棣城亲手将答里呵斩首,并悬挂在城北门,以警告戎人,安抚百姓。戎将把高黑不屈被杀一事告诉桓公,桓公惋惜不已,命人将此事记录下来,准备回国后抚恤他的家属亲人。
燕庄公听到齐军获胜的消息,也从团子山赶来会师。桓公道:“我接受贵国请求,千里转战,幸运地成功。共得到令支、孤竹两国土地五百里,但我不能跨越国境长久控制这些地方,我愿将它们全部赠给燕国。”
燕庄公推辞道:“我凭借君侯之威,保住了国家社稷,早已心满意足,怎么还敢接受这些土地呢?”
桓公道:“这里偏僻遥远,如果再让戎人控制,必会重新反叛,君侯就不必再推辞了。现在东方道路已经打通,君侯可遵循贵国先君召公遗志,向周天子进贡称臣,永镇北方边疆,这样连我也会感到脸上有光。”
庄公这才不再推辞。桓公在无棣城犒赏三军,因无终国此次助战有功,桓公将小泉山下的土地赠给无终国,虎儿班拜谢后先告辞返国。桓公下令齐军渡过卑耳溪,在石壁前取回兵车,沿原路撤回,一路上看到令支草木成灰,桓公不由心中凄惨,对燕庄公说道:“山戎国主暴虐无道,以致连草木也跟着遭殃,不可不引以为戒。”
鲍叔牙从葵兹赶来迎接,桓公道:“大军粮草不缺,都是鲍大夫的功劳。”
燕庄公送桓公离境,恋恋不舍,不觉已进入齐国国境五十里。
桓公说道:“自古诸侯送客,都不出自己国境,我也不能对君侯失礼。”
当即下令将这五十里土地割让给燕国,燕庄公再三推辞,桓公不答应,燕庄公最后只得接受。以后燕庄公命人在这里建筑了城池,起名叫“燕留”,意思就是说要将桓公的恩德留在燕国。燕国西北增加了五百里,东方增加了五十里,从此便开始成为北方的大国。
诸侯们看到齐桓公援救燕国,又不贪婪地方,所以即畏惧齐国的威望,又感念齐国的仁德。史官有诗说:
千里提兵治犬羊,要将职贡达周王。
休言黩武非良策,尊攘须知定匡正。
桓公领兵行到鲁国济水,鲁庄公亲自前来慰问犒劳,桓公感激鲁庄公忠厚友善,便命人把山戎、孤竹缴获的财物拿去一半相赠。鲁庄公知道管仲有封地名叫小谷,位于鲁国界首,便主动派人去那里替管仲修城,想借此让管仲高兴。
这年正是鲁庄公三十二年,即周惠王十五年。这年秋天八月,鲁庄公去世,鲁国开始大乱。youpin.88mall.net
想知道鲁国事情怎么样?且看下回分析。